真实性
《战国策》成书以后,其内容的真实性就一直饱受争议,甚至可说它的性质与定位是《战国策》研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刘向本人是把它算作《六艺略》部分,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换言之,刘向认为这部书是纵横家策谋的大总汇。四部归类法出现后,多将其归入史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便把《战国策》与《史记》并列为史部,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战国策》当为史类,更无疑义。。但对于这一分法,历代多有不同看法。,《隋书·经籍志》就认为《战国策》并非正史,而将它归入杂史之列,盖战国游士记其策谋。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词》《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谓之杂史。,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三中第一次取消了《战国策》史的地位,而归入子部纵横家类:予谓其纪事不皆实录,难尽信。盖出于学纵横者所著,当附于此。此后,高似孙《子略》、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宋史·艺文志》都把《战国策》归入子部。甚至就名称而言,,策指书册还是策略一直有争议。还有人认为《战国策》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历史书,可能是策士阶层的修习教材,长短不一,故称为《长书》《修书》《短书》,合起来是《短长》,内容是有关策谋和国家大事的,所以叫做《国事》《事语》《国策》。
单纯就内容而论,《战国策》的记事很多未标注年月,这就严重贬损了其史学价值,而且记事不分轻重,仅对所谓的奇策异智津津乐道。最为重要的是该书记事不以实录为宗旨,很多内容明显是虚构的文学故事,比如入选中学教科书的唐雎不辱使命就是。曾有人评价说大抵观战国之事者,取其大旨而已,不必字字为据。也有人考证,全部作品中,时地错讹或言辞虚妄的作品至少有97章。这个比例相当不低。比如《张仪说魏王》及《张仪说韩王》等文均有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之言,秦称帝乃周赧王二十七年,张仪早已卒于赧王六年,相距二十余年。因此,《战国策》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战国史料,很多人认为它不能称为史书。有人干脆把《战国策》称为一部收集和杜撰奇谋妙语的故事大全。
与同时期的其他史书或史学材料印证,可以认定至少一部分是真实的,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自不待言,还有比如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该书27章中11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文句也大体一致,对修订和补充《战国策》有很高的价值,但该帛书是否可信也不能完全肯定,《战国纵横家书》估计为汉高祖刘邦后期或汉惠帝时的写本,且为司马迁、刘向等所未见。毕竟现今所见《战国策》已非刘向所编《战国策》,,而刘向所编《战国策》亦非战国纵横家文献之原貌,只能说按照秦汉学术的层累判断,帛书可能更接近于原貌,也更具可靠性。比如其中有十六篇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这些文献几乎将司马迁在《史记》的记载全部否定。比如,苏秦张仪年代孰先孰后,《史记》记录显示这俩人是同龄人,然而帛书记载,苏秦的年代大体应比张仪晚一代人。而从《战国策》中所记载的事件来看,张仪又是晚于苏秦多年。
至于苏秦、张仪其他的故事是否可靠也难说,比如早年苏秦、张仪是否是同学,《战国策》和《史记》就截然不同,可能是秦汉之际乃至更晚在齐地鬼谷传说的影响下开始流传的。比如张仪的受笞,入秦为相、报仇,所有这些重大情节,与范睢的故事如出一辙,这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战国策》真实性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有关苏秦张仪的策文,毕竟关于这两人的文本在《战国策》《史记》《韩非子》《吕氏春秋》《说苑》乃至《战国纵横家书》之间都有互见重出的现象。
- 推荐作品:
- 子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