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东周·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相吕仓,国人不说也。君有闵闵之心。
周文君免去了工师籍的职务,而改用吕仓做相国,周的百姓对这件事不高兴。周文君为此感到很担心。
谓周文君曰:“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己,誉在上。宋君夺民时以为台,而民非之,无忠臣以掩盖之也。子罕释相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春秋》记臣弑君者以百数,皆大臣见誉者也。故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也。故众庶成疆,增积成山。”周君遂不免。
有人对周文君说:“国家做出一个决策,人们必定会有诽谤和赞成两种态度,忠臣使诽谤全都加在自己的身上,而把赞美的话都加在君主的身上。宋国的国君贻误农时来建造娱乐用的高台,因此百姓都非议这件事,这是因为没有忠臣来为君主掩盖过错罢了。子罕辞掉了相位而改做司空,百姓非议子罕但褒扬他们的国君。齐桓公在宫中设立了七个市场和七百个国家妓院,国人非议这件事情。管仲因此故意在家里筑“三归台”,来掩盖齐桓公的过错,而不是自己有意伤害民心。《春秋》所记载的臣子杀国君的事例数以百计,这些臣子都是很受赞誉的大臣。所以说大臣受到赞誉,并不是国家的好事。由此看来,人越多力量就越大,积累微小的土石就能成为大山。”周君于是就没有免掉吕仓的职位。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公羊传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明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艺文类聚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