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王汉战死
王汉战死
王汉,字子房,莱州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巨寇刘二,将以正月三日,攻济源。济源告急,公佯不应,于除夕出贼不意,赴之,以元旦登天坛山,山陡绝数仞,游者或用数人,以希牵挽,乃登。公独持刀前行直上,擒刘二。人服公勇。乘大雪至山西,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汴,不通音问。公之死士,能达书于巡抚高公。十五年三月。行取入都,与苏京王燮同召对于德政殿称旨,命三臣皆以试御史监军。公监左镇保督湖川郧兵,与督臣侯恂援汴,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已溃散大半。八月朔夜半,袭贼于范家滩,斩一红甲贼,因檄诸将合剿,公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而巡方之命下,未几,巡抚河南,密计围贼,而刘超难作。超,永城人,中河南武解元,跛而知书,为贵州总兵,坐罪免。壬午上疏,言兵计,中枢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乡绅士,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招纳土贼,据城谋叛,密旨以策授公讨之,为兵部泄之于超。超得为备,公以癸未正月十九,率兵抵永城。环而攻之。二十四日,鼓夺其北门,超在东门,倚楼为塞自保,公见兵大捷,乃单骑入北门,大呼勿杀百姓,天忽雨,兵少却,拥突门下,公为贼刃所及,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及家人刘玺、张金皆战死。游击马魁,复力战入城,负公尸以出,面如生。上闻,赠兵部尚书,荫一子锦衣卫百户,世袭。而擒刘超至京师磔之,奉旨传首九边。
荆伟被杀
垫江令荆伟,丹阳人,由明经选授今职,因与本县一乡绅有所称贷,乡绅挟此,每年多干求,每求辄应,偶有一二事,未遂,即衔恨。构土贼入城,欲杀令,令闻之半夜出堂,将面谕解散,众贼蜂拥直入,面中数枪而死。一子随任,尚幼,未知何日扶榇还里也。
罗尚文杀僧
罗尚文,四川叙州府人。向年流寇入川,被参于杨嗣昌,令戴罪立功。事在按察司勘,罗方提兵三千,往川北剿贼。至广安值潾水贼乱,宗师甘公子某领家眷避贼于中成山之僧寺,僧疑为夺己之产,遂杀之。并淫其妾媵。尚文提兵入山,杀二百余僧,尽毁其山寺。而渠魁未获。越明日,尚文死。甘宗师,讳学渊,即向年督学江南者。其先姓明氏,即国初降王明玉珍之后。子孙数以万计,俱改姓甘,散处于川,而宗师则居潾水云。
四川犯官
自崇祯十年流寇犯川,郡邑残破,有司得瓦全者,无几。至己卯、庚辰之际。惨祸尤甚,闻贼未犯,土民先期避去,官府仅守空城,城破则家属尽戮,官被杀者亦甚众,幸不致死。朝廷复以弃城置重典,武官自总镇以下至千百总,文官自巡抚以下至补职教官,累累逮系,处斩徒流者,不可胜计。
三藩贼祸
他处藩祸,闻而未见,旧年至岳州,则惠王播迁于民舍矣。过临湘,则唐王飘流于江上矣。今往州北,见瑞王颠连情状,不忍言说。自西安既陷,汉中风鹤,有赵总镇标下兵,乘机抢劫,先掠民家,遂及王府。王积帑金八十万,一时俱尽。宫中眷属,不知存亡。瑞王仅与一妃逃出,王无车辇,将桌作轿,两人肩之。妃乘马奔至保宁,保宁闭关不纳,乃暂住舟中,驻泊河上,头戴小帽,身着青布箭衣,口喃喃惟诵阿弥陀佛。他无所言。闻惠、唐两王亦然,为贼穷追,狼狈入粤,其光景必更有可怜者。三藩皆神宗皇帝子也,遂至此哉。
志异
癸未二月二十四日戊子,京师大风霾,是夜天津城门,不启自开。
夏秋之际,每夕月角上有一大星,闪闪逼之。或曰:此星甚凶,天下其将乱乎。
吴贞启,字元行,宜兴人,崇祯十年丁丑会元,选广东督学。癸未疾甚,一夕见冥主行一牒至云:天下将乱,着善人先死,页启遂处分后事,寻卒而天下亦大乱矣。
有自京中来者云,七月二十三日,夜雷震太庙,雷霆风雨,一夜不息。明晨摧栅,毁拆神位,炉烛无不倾圮在地,主牌系实金,后冠珠宝结成,外有雕龙木匣覆套,买各三万,时紊掷在地,简出两空函,英庙与后者,查系司之者私获在家,斩之。
八月至十月,京城内外号疙瘩病,兵科曹良直方与客对坐,举茶打恭,不起而殂。兵部梁希莱拜客急回,入室而殂。宜兴吴彦升授温州通判,一仆先卒,一仆买棺而卒。于卖棺处有一友姓鲍,劝移寓,随行李去,入门而殂。吴连看视,亦即殂。又金吾钱晋明,同客对谈,言未绝而殂。少停其夫人婢仆辈,一刻间殂,十五人,又两骑马人,前后讲话,后人再问,前人已殂。手犹扬鞭垂下。又一阖门俱殂。其家颇丰,偷儿二人,一俯于屋檐,一入其室,将衣饰包递上,在檐外者,已累累,而下尚盈积,一贼擎一包托起,一贼接其包引上。上下俱死。手各执包。包亦不落地。又一长班者,剪银,蹲下不起而死。又一新婚家,方合卺,在床久不出,启帏殒于床之两头。沿街小户,收掩十之五六,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共二十余万也。凡客游宦游,无不预写家书,恐不及作嘱语,大内亦然。张天师辑瑞入都,出春明不远,急追入谕其书符喷咒,唪经清解,眠宿禁中者一月。而死亡不减。发内帑四千,三千买棺,一千施药,竟不给。十月中,有闽人补选县佐者,能看膝后湾处,有疙若柴色无救,红则挑之出血,可无患。来就看者日以万计,后霜雪渐繁,势遂衰。闽人以京中杂职与之,后闻为流贼所杀,张天师以留京日久,乞一寓,不敢望如孔圣公之衙门宏敞,略可容足。三年一觐,居有定所,圣旨不允。又自置一寓,乞圣旨给匾,贻后日子孙百世光。圣旨亦不允,恶其不能驱鬼也。
十一月初六日,先帝亲祭谷神于社稷坛,已就位。陈词方毕,行初奠礼,忽暴风自地发,庭燎祭烛,一时倾灭,不得亚献成礼。先帝于黑暗中恐防不测,急上辇回宫,文武陪祭,及各执事举手扶肩,如无目者,相携相唤,出西长安门,而后得引归之烛。
癸未春,大兵入塞,未开礼闱,及秋暮始行。有自京师来者云:今年场中有一异事。予问之。彼云,有术士入场,见得第者皆有红旗,一半无首,其不第者,则竖一绿旗,首领皆全。因谓进士如塞翁得马,未必非祸。今贼势日织,天下事未知何如耳。已而与选者,地邻贼境,身名或多不全,其言始验。
是科状元杨廷鉴,常州人。常州城龟形,旧有识云:龟若出头龙脱壳,如出鼎元,则有易君之事,果应甲申之变。
先君子曰:山东曲阜县,闻圣庙中有泣声,入视之,见宣圣两泪交流,众皆惊异。报于曲阜令,令亲诣庙中省视,见圣泪尚未干,不胜骇惧。焚香拜祝,夫子殆有天地反覆之忧乎。予尝问马大林此事有无?大林曰:吾昔年见邸报有此。
是岁无锡有自北都归者,道经山东,忽昼晦有如黑夜,咫尺而不辨。久之,见若红雾四起,黑渐收,逡巡间复归明朗,咸惊异之。
时有知天文者,寓江阴徐宦家,每夜半启门而出,达旦乃还。仆怪之,白于主。徐曰:今夕窃尾其后,视所之。是夜其人复出,仆密随之。见其人仰天周览,徘徊久之,忽西北方白气一道,冲天而起,其人大诧曰:异哉,此气不祥,莫非天下其将失矣。乃还。次日,仆以告主,徐以两京尚无恙。乃曰:此妄言,亦不之信。既而其人辞去,或云此徽人也,惜失其姓名。
新世宏勋云:癸未八月皇极殿内,忽闻一声爆裂,见猩血如注,出自殿庭,一沾人衣,秽气难闻,妖氛眯目,难当。白昼即觉昏愦,凡朝臣以及内监宫妃,莫不恐怖。
是年春,北京有警,朝觐会试之典,俱停至八月初九,始会试头场,亦变例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说苑
- 兵家
- 素书
- 将苑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鬼神传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刘公案
- 白牡丹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中说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