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宋史》和《金史》都是由元朝史官编写的,都是官修正史。然而,《宋史》和《金史》两书中的一些记述,尤其是关于宋金之间战事的记载,却有不少差异。
《宋史》的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金史》的编撰者则以金朝遗民为主,但是辽、金、宋三史的审核权及最终决定权则掌握在蒙古史官手中。
《宋史》便是元朝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订而成,《金史》则基本来源于原金朝史官所撰写的金朝的国史、实录、日历。
在对待宋金两朝以及《宋史》《金史》中与宋金战事相关的描述上,元朝史官的态度是中立的,基本上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而且在保留宋朝史官记载和金朝史官记述的同时,在人物传记的结尾加入了作为局外人的元朝史官的客观评判。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元朝中央政府组织史官编撰的官修正史,关于宋金战事的某些记载,《宋史》和《金史》却存在一些差异。
《宋史》缺少前期整理,而后期修撰时间又相当仓促。故《宋史》修撰者面对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史料,匆匆急就,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编次、修饰、检校,以及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相当粗糙。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宋史》却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因而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关于这些,以往的史家早已指出。
《金史》不提蒙古对金朝的威胁,关于宋金两朝在1140年前后发生的诸多战役的记载,也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 推荐作品:
- 子
- 集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名贤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小说家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