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论语
公冶长篇云。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已矣。盖言夫子删诗书。定礼乐。赞易道。修春秋。所有文章。并可闻见。至于言性命之事及言天道。不可得而闻之。故论语云。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又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并其义也。而近代学者乃谓夫子之言语性情并与天道合。所以不可得而闻。离文析句。违经背理。缀文之士。咸作此意用之。大为纰缪。若言夫子之言不可得闻者。论语二十篇所述夫子言语何从而得。又不应语弟子云予欲无言。
攘
或问曰。论语云。直躬之父攘羊。注云。攘。盗也。何以谓盗为攘。更有何义。答曰。按尔雅云。攘。仍。因也。书云。敚攘矫虔。即其事也。
风
毛诗序云。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今人读风为讽天下。案序释云。上以风化下。下以讽刺上。此当言所以风天下。不宜读为讽。又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今人读云风以动之。不作讽音。案此盖序释风者训讽训教。讽刺谓自下而上。教化谓自上而下。今当读云讽以动之。不宜直作风也。
架
诗郑氏笺云。鹊之有巢。冬至加功。至春乃成。此言始起冬至加功力作巢。盖直语耳。而刘昌宗。周续等音加为架。若以构架为义。则不应为架功也。
夹
又诗传曰。山夹水曰涧。此引尔雅正文。言两山夹水名之为涧。居然可晓。而刘。周之徒又音夹为颊。于义无取。亦为专辄。
籀
问曰。墉诗墙有茨篇云。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毛诗传云。读。抽也。抽是何义。答曰。读止谓道读之读。更训为抽。翻成难晓。按许说文解字曰。籀。读也。从竹。声。即古抽字。是以籀或作。盖毛公以籀解读。传写字省。故止为抽。此当言读。籀也。不得为抽引之义。又左氏传云其繇曰专之渝。其繇曰士刲羊之类。字虽为繇。音训皆作籀。并谓读卜筮卦繇之辞也。
甲
卫诗芄兰篇云。能不我甲。毛诗传曰。甲。狎也。毛公此释盖依尔雅本训。而徐仙遂音甲为狎。案甲虽训狎。自有本音。不当便读为狎。譬犹斁字训厌。葛覃篇云。服之无斁。岂得读云服之无厌乎。若以甲有狎音假借为字者。不应方待训诂始通其义也。
背
伯兮篇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云。背。北堂也。谓于堂北种之以忘忧耳。而陆士衡诗云。焉得忘忧草。言树背与襟。便谓身体前后种之。此亦误也。
漙
郑诗。野有蔓草篇云。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古本有水旁作专字者。亦有单作专字者。后人辄改为之漙字。读为团圆之漙。作辞赋篇什用之。递相因袭。曾无疑者。按吕氏字林。雨下作专。训云露貌。音上兖反。此字本作。或作漙耳。单作专者。古字从省。又上兖之音与婉相类。益知吕氏之说可依。本非团义矣。下云零露瀼瀼者。岂复亦论其从横之貌乎。
衡
齐诗。南山篇云。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礼云。古之冠缩缝。今也衡缝。衡即横也。不劳借音。而徐氏并音为横。皆失之矣。
忉
甫田篇云。劳心忉忉。尔雅音。切切。忧也。后之赋者叙忧惨之情多为忉怛。王仲宣登楼赋云。心凄怆以感发。意忉怛而憯恻。诸如此类。皆当音切。字与忉字相类。切字从刀七声。传写误乱。或变为忉。今之学者讽诵辞赋皆为忉怛。不复言切。失之远矣。
矜
小雅。鸿鴈篇序云。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徐仙音矜为古顽反。案此诗当章言。爰及矜人。哀此鳏寡。故郑笺云。当及此可怜之人。谓贫穷者欲令赒饩之。鳏寡则哀之。其孤独则收敛之。使有依也。寻序及诗意。盖云可矜怜之人及鳏寡者皆被劳来安集。郑笺释之。正得其理。而徐氏读矜为鳏。既无所凭。大失本旨。
央
庭燎篇云。夜未央。传云。央。旦也。郑笺云。夜未央犹言未渠央也。按秦诗。蒹葭篇云。宛在水中央。礼。月令云。中央。并是中义。许氏说文解字云。央。中央也。一曰久。是则夜未央者。言其未中也。未久也。今关中俗呼二更。三更为夜央。夜半。此盖古之遗言。谓夜之中耳。毛公训央为旦。亦未知出于何典。而郑君直释云未渠央。不解未渠何义。按俗语云未渠央。亦言未遽央。遽与渠同。言未遽中耳。古诗云。调弦未遽央。即是其事。康成不能指明其义。而更曲引未渠。云复加以犹言。如博依之说。适令学者不晓其意。
号
北山篇云。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从上及下。句句相韵。叫号者。犹言諠呼自恣耳。非必要谓号咷之号。毛传云。叫。呼。号。召也。而徐仙乃音号为呼到反者。今读者遵之。亦甚非也。
享
楚茨篇云。以享以祀。以介景福。郑笺云。享。献也。又信南山篇云。享于祖考。大田诗亦云。以享以祀。其义并同。此自可晓。而徐仙并音享为许亮反。未审其意。
赉
楚茨又云。徂赉孝孙。毛传云。赉。予也。徐仙音赉为来。亦所未详。
莫
大雅皇矣篇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毛传云。莫。定也。郑笺云。求民之定。谓所归就也。又桑柔篇云。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釆其刘。瘼此下民。捋采之则叶爆烁而疏。人息其上则病于爆烁。喻群臣恣放。损王之德也。而末代文士引求民之莫以属辞者。改莫为瘼。从而释之云求瘼谓其疾苦耳。至乃呼刺举宰牧为求瘼。既易本字。妄为臆说。安施失所。比喻乖方。相承用之。曾无觉悟。虽采酌经诂而大违厥旨。亦为巨谬。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仪礼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陈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平宋录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吕氏春秋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搜神后记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