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
曾子住在武城时,有越国人侵犯。有人说:“敌寇要来了,何不离开这里呢?”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
曾子说:“不要让人住我的房子,毁伤了树木。”敌寇退走了,曾子就说:“修理好我的墙屋,我要回来了。”敌寇退走了,曾子就返回。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学生们就说:“武城的官员待先生是这样的忠诚和恭敬,一旦敌寇来了,却给百姓做了先离去的榜样;敌寇退了就回来了,这恐怕不可以吧?”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所了解的。从前先生住在我那里,有个名叫负刍的人作乱,跟随老师的七十个人全都躲避开了。”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急去,君谁与守?”
子思居住在卫国,齐国人来进犯。有人说:“敌寇来了,何不离开呢?”子思说:“如果我孔伋走了,卫君跟谁一起防守呢?”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孟子说:“曾子、子思所走的道路是一致的。曾子,当时是老师,相当于父兄;子思,当时是卫君的臣,是小官。曾子、子思互换位置也会这样做。”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金史
- 辽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传记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饮膳正要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