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开宗明义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古代的圣德贤王有至高无上的品行,掌握着最重要的事物之理,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恭敬回答到∶“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呢?”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对百姓的教化也是从孝中产生的。你先回到位置上坐下,我来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赐予我们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遵从孝道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追念你先祖的德行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梦溪笔谈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太玄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