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用人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事
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归,接弟信,得悉一切。回忆往事,时形交悔,想六弟必备述之。弟所劝譬之语,深中机要,素位而行一章,比亦常以自警。只以防分素亏,血不养肝,即一无所思,已觉心慌肠空,如极饿思食之状,再加以憧扰之思,益觉心无主宰,征悸不安。
今年有得意之事两端:一则弟在吉安,声名极好,两省大府及各营员弁,江省绅民,交口称颂,不绝于吾之耳。各处寄弟书,及弟与各处禀牍信缄,俱详实委善,犁然有当,不绝于吾之目。一则家中所请邓葛,品学俱尤,勤严并著,邓师终日端坐,有威可畏,文有极抵,又曲合时趋,讲节极明正义,而又易于听爱。葛师志趣方正,学规谨严,小儿等畏之如神明,此二者,皆余所深慰,虽愁闷之际,足以自宽解者也。
第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兄昔在京中,颇著清望,近在军营,亦获虚誉。
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半九十里,誉望一损,远近滋疑。目下义名望正降,务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倘围攻半岁,一旦被贼冲突,不克抵敌,或致小挫,则今望隳于一朝。故探骊之法,以善战为得珠,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三义。愿吾弟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则不特为兄补救前非,亦可为吾父增光泉壤矣。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昔,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阻。此次军务,如杨彰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乏长进;弟营趁此番识见,力求长进也。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当常以求才为急,其阊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也。余自四月来,眼兴较好,近读杜佑通典,每日二卷,薄者三卷。惟目力极劣,余尚足支持。(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十二楼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