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四经
1973年轰动世界华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黄帝四经》,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约计一万一千余言,理论严谨,系统周密,逻辑分明。出土帛书黄老著作并列,证实《史记》中所记载的黄老之学和黄老道德之术真实存世,并于汉初前曾经盛极一时。《汉书?艺文志》中记载黄帝著述颇丰,涉及其天人合一、治理天下的经验,包括哲学、阴阳、政治、军事、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医经、修真方法等方面的著作。帛书《黄帝四经九宫版》的出土,为黄帝学术思想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起源
黄学起源于战国,盛行于西汉初期,曾是百家学术之林,《黄帝四经》是其代表经典。西汉时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现《黄帝四经》出土,经过今人唐兰先生考证后,确认为《黄帝四经》。这是一部治国之本的书,它由四篇文章组成。这就为海内外黄帝子孙重新认识黄帝、黄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
1989年,大陆余明光先生把黄帝四经进行了注释,由已故的周谷城先生题写书名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余明光先生在书的前言里写到:黄学被淹没了两千余年都不为人所重视,与此联系的西汉初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个谜!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这就为我们研究和恢复这个学派在历史上的地位,重新认识‘黄老'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据。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匡谬正俗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北齐书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