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山神箭射妖龙 应龙芦花为水神
山神箭射妖龙 应龙芦花为水神
却说樊梨花看见应龙到来,大喜,叫声:“孩儿,你一向在哪里?叫为娘的何日不思,何时不想,直到今日才来见我。”应龙听了,流泪叫声:“母亲,孩儿凭血气之勇,私自打阵,身丧铁板,一灵不散,来到凤凰山,会得我妻神女,对我说:‘你前世是芦花水神,合当归位。’发文前去,谁知有一孽龙,先已占据水府,将文书扯碎。我妻大怒,同我点起神兵,与他交战。神女被捉去,未知生死,孩儿逃阵,风飘到一山,遇到轩辕老祖说:孩儿前世是北海小金龙,蒙上帝敕旨,封芦花河龙神,只因蟠桃会调戏神女,谪下凡尘二十年,与神女成亲,有七宿姻缘,今当配合。不想孽龙勇猛。孩儿蒙老祖赐夜明珠一颗,降龙竹杖一条,拜别了老祖,到河内与他大战,三日三夜不分胜败,望母亲助孩儿一臂之力,使儿复归水位。”樊梨花说:“我儿既死,今又为神,这妖龙作祟,不肯让位,为娘与你仙凡远隔,怎好去水中助你?”应龙道:“这不难,母亲明日带兵到河边,孩儿引他出来,母亲安排将箭射他。”樊梨花道:“你们都是龙形,认辨不清。”应龙道:“孩儿是条小金龙,胸前挂一颗夜明珠,爪钩竹杖,那条妖龙,生有独角牛头,满身赤黑,两眼铜铃,爪捧蛇矛槍。母亲留心。”说罢,变作龙形去了。樊梨花惊醒,大叫一声,说:“应龙我的儿,怎么就去了?”睁眼一看,原来是梦。
不觉天明,元帅升帐,点齐众将,将梦中之语说明,叫诸将谨记在心。众将一声答应,立刻起马,来到河边。果然河边兴风作浪。众将看见,拈弓在手。只听水中一声响亮,现出一条小小金龙,胸有明珠,在水中翻波逐浪。又听一声响,涌起一条乌麟龙,独角牛头,眼似红灯,爪捧金槍,腾空追小金龙。众将万弩齐发,却被薛丁山神箭,照定妖龙咽喉射去,登时跌落波心,几个盘旋翻身,竟直死水面。那小金龙复下水去了,顷刻风平浪静。元帅大喜,下令抓妖龙上岸,见头上带着神箭,满身腥臭。即吩咐把妖龙头砍下,悬在营前,身体化为灰尘。命先锋罗章速搭河桥,建成之日,即起兵西进。罗章得令。再言小金龙来到水府,有巡海夜叉报知,黑鱼左丞相,鲤鱼右丞相,虾兵蟹将,齐说:“妖龙已斩死,快迎新君复位。”左右二相撞钟击鼓,传齐众将,笙箫细乐,开了龙门,接入应龙。仍变为人登了龙位。众将朝参拜毕,新龙君说:“快请神女相见。”黑鱼丞相奏道:“那神女被妖龙擒来,监在牢内。”龙君下旨,立刻放出神女,吩咐掩门,然后相见。应龙说:“斩了妖龙,与妻相会,摆酒庆贺团圆。”
再言元帅斩了妖龙之后,停留三日,传令起兵西进。过了芦花河,到了西岸,一路前去,有一座高山挡住。传令扎下营盘,明日出兵打关。众将答应,扎下营盘。再言这座山,名曰金牛山,山上有一关,关中守将姓木,名崖,号太保。国王封为总兵,镇守此关,生得头如笆斗,眼以铜铃,青脸獠牙,身长二丈,有番兵十万,十分骁勇,且有异术,正在帅府与头名副将青狮、马虎说:“前日国舅同二位军师到此说,叫我紧守,休放唐兵过关,他往白云洞,求父李道符仙长前来,要报此仇,杀尽唐兵。”二将说:“主帅有这样本事,何惧唐兵!”忽有番儿报进,启上:“帅爷,唐兵已到关下。”朱崖道:“有这等事。”下令城上多设炮石弓弩,若唐兵讨战,速来报知。番卒听了,即忙出关去探。
再言大唐元帅升帐,命先锋罗章带了人马去取关。罗章领令,带了人马,上马提槍,顶盔贯甲,一声炮响,出了营门,杀到关下。抬头一看,只见金牛山双山并立,高接青云,中间有一座关门,在半山之中,大书金牛关三字。旌旗插满,号令分明,无数番兵守住。罗章赶到半山,令军士大骂。番兵报上关去:“启帅爷知道,关外有唐兵讨战,口中大骂。”朱崖听了大怒,吩咐备马抬斧,结束停当,带了番兵,放炮开关,冲到关外。罗章抬头,见关内冲出一员番将,生得十分凶恶,忙提槍直刺过来。朱崖把手中宣花斧迎住,两下交战,战有一百个回合,不分胜负。朱崖诈败,回马就走。罗章不知是计,把马一拍随后赶来。朱崖将身一扭,现出三头六臂。罗章一见大惊,回马要走,被朱崖伸出一双神手,轻轻将罗章捉去,即收了法,带了人马,杀回阵中,直奔番营。
唐兵见先锋被捉去,忙逃回营,报知元帅。元帅大怒,说:“朱崖是何妖物?敢捉我先锋。”令刘仁、刘瑞出兵迎敌,快捉番奴。二将得令,带了人马,双骑出营,杀将过去,正撞着朱崖。朱崖背后冲出青狮,提起狼牙棒,迎住刘仁;马虎举降龙杆,接住刘瑞,两边大战。四骑交锋,并无高下。马虎喝声:“休走!”慢慢摇身一变,是一只黑虎,扑面抓来,将刘瑞拿去。刘仁大惊,正欲回马,青狮大叫:“往哪里走!”变成一个青狮,直奔前来,又将刘仁拿去。青狮、马虎复现人形,朱崖大喜,打得胜鼓回关。
唐军探子报营中说:“两位将军又被他拿去了。”元帅大惊道:“他用何术捉去三将?”掠阵官禀道:“第一阵先锋被朱崖太保现出三头六臂,伸手拿去;第二阵二刘将军出战,遇他副将青狮、马虎,现出青狮、黑虎拿去。”元帅听了,好不烦闷。秦汉听说徒弟被拿,上帐讨令出战。金桃、银杏二位公主也哭上帐,要出兵为—丈夫报仇。元帅掐指一算,三将被拿,大事无妨,说:“三位将军不必多虑,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出兵。”三人不敢违令,各回本阵。
次日元帅升帐,点齐众将,亲自出兵。令秦汉、窦一虎押阵,窦仙童、薛金莲为左,陈金定、刁月娥为右;薛丁山在后监军;自在中军,直奔关前大喝道:“快放唐将出来,万事全休;若有差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说犹未了,只听关中炮响,朱崖引兵杀出。来到平川之地,两边射住阵脚,摆开阵势。朱崖出马,樊梨花同四员女将亦到阵前,说道:“谁出阵擒这番奴?”后面闯出秦汉、窦一虎、薛丁山三将,冲出阵去。马虎敌住窦一虎,青狮迎着秦汉,朱崖接着薛丁山,分头而战。马虎、青狮被二将杀得汗流背湿,不能取胜,变出怪相各现原形,要来擒捉矮将。秦汉飞入云霄,一虎入地去了。青狮、马虎着了急,回身收法,来战薛丁山。元帅看见,令窦仙童、陈金定出去助战。二将领命,俱来帮助。薛丁山一发逞威,朱崖谅敌不住,回身就走。薛丁山不舍,在后追赶。朱崖又现出三头六臂,伸手来拿,吓得薛丁山魂不在身,一跤跌下马来。元帅见了,同着薛金莲、刁月娥三骑并出,赶来相救。朱崖正欲下手,却被薛金莲救去。樊梨花双刀敌住,不怕三头六臂,祭起诛妖剑砍去朱崖神手。朱崖大喊一声,神手中又冲出一道红光,复又伸出手来,要捉樊梨花。樊梨花大吃一惊,又祭起诛妖剑砍去,反被神手接住。樊梨花看势不好,同刁月娥回马便走。朱崖在后赶来,刁月娥慌忙取出摄魂铃一摇,朱崖在马上翻身跌下,复了原形,借土遁而逃。
再言窦仙章、陈金定大战青狮、马虎,不分胜负。青狮、马虎变了原形,来拿窦仙童。仙童慌忙祭起捆仙绳,将狮虎捆住,唐兵便来拿下。二人复变为人。
元帅收兵回营,解进二人。那青狮、马虎跪下求道:“我们万年修炼,望元帅饶恕。”元帅怒道:“你二人是何妖物,敢来助恶,阻我天兵。”马虎道:“我是财神面前黑虎将军。”青狮道:“我是文殊菩萨弟子青狮童子。私走下凡,要阻唐三藏取经之路,乘兴来投朱崖,焉敢抗拒天兵。望元帅放我,再不敢在此阻挡。”元帅说道:“若不看财神菩萨之面,定斩汝首。”吩咐解去捆仙绳,说声:“去罢。”二人拜谢而去。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仪礼
- 易经
- 中庸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齐书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醒世恒言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