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逸田叟曰:老泉云:赏罚者,天下之公也;是非者,一人之私也。夫子作《春秋》,有一善,则举而赏之,有一恶,则举而罚之。虽是非出于一人,而赏罚公之天下,赏罚公而是非为至当矣。晦庵作《纲目》,严邪正之辨,显彰瘅之殊,继《春秋》而行诛心之法。凡此者,皆非朝廷史官之史也。然而大圣大贤,盖取实事而论之,以正万世之大纲,而垂百王之令典,非徒托诸空言而已。
熊也何人,敢附于作史之列!故但托诸空言以为外史。夫托诸空言,虽曰赏之,亦徒赏也;曰罚之,亦徒罚也。徒赏徒罚,游戏云尔。然其事则燕王靖难,建文逊国之事;其人则皆杀身夷族,成仁取义之人。是皆实有其事,实有其人,非空言也,曷云游戏哉!第以赏罚大权,畀诸赛儿一女子,奉建文之位号,忠贞者予以褒谥,奸叛者加以讨殛,是空言也,漫言之耳!夫如是,则褒不足荣,罚不足辱,爵不足以为劝,诛不足以为戒,谓之游戏,不亦宜乎?虽然,善善恶恶之公,千载以前,千载以后,无或不同,其于世道人心,亦微有关系存焉者,是则此书之本也。至若杂以仙灵幻化之情,海市楼台之景,乃游戏之余波耳,不免取讥于君子。
岁次辛卯人日,吕熊文兆氏自跋于后。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礼记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小五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毛公案
- 心经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