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主要人物
济公前世为西天的金身降龙罗汉,转世投胎到京营节度使李茂春家,原名李修缘,十八岁时双亲继丧,后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拜高僧远瞎堂为师,法号道济。他不喜颂经打坐,不戒酒肉,更喜蘸大蒜食狗肉,语言诙谐,穿着破衣破帽手持破扇,行事不同于常人,故又被称做济癫。其师远瞎堂圆寂后,被迫转到净慈寺。他神通广大,法术高强,常常救助百姓,惩治恶霸,由被百姓称为济公活佛。
济公是一个疯和尚的形象,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颠狂。形容的不修边幅,行为的不守规范,语言的嘻笑怒骂等等。他貌似游戏人生,玩世不恭。其实却有鲜明的爱憎,能扶危济困,惩恶扬善。他的颠狂,从艺术典型上说,有着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旧秩序的破坏者,不平事的救赎者,旧统治的反抗者,其颠狂的性格,正是自身安全的保护色。不论他是真颠还是佯狂。这种性格为他的来去自由,进出方便,敢作敢为打下了一个基础。二是颠狂也是一种斗争与反抗的形式。,在无法动摇旧统治的黑暗现实中,采取颠狂者的特殊手段,可以大泄民愤,大快人心。例如书中广亮火烧大碑楼,欲置济公于死地,济公竟一泡尿,撒了广亮一脑袋,把火浇灭。三是济公的颠狂也是其神性的一种表现形态。他貌似肉体凡胎,实际却是一种活活的知觉罗汉。只要用手一拍天灵盖,便可透出佛光、灵光,威慑一切妖孽。其颠狂,正是他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他随心所欲,消形遁迹,未卜先知,不受时空所限,也非凡人所能及。
济公的佯狂不羁常令人想起花和尚鲁智深。济公和鲁智深共有的这分人性的童真,得到世人的喜爱。一般俗人,虽无佛门三归五戒约束,却比受三归五戒更甚的是名缰利锁束缚,动辄得咎,很难任情率性,但心中又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因此,济公和智深身上便寄寓了世人的一种理想,从他们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
当然济公与智深也有不同之处。智深粗鲁莽撞,靠的是一身蛮力,济公却俏皮滑稽,常凭神力弄人,打破了正人君子的古板、生硬,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如济公和孔贵一起喝酒,孔贵个矮,向济公对面椅子上一蹿,济公便问话与他,孔贵出于尊重,赶紧跳下回答。如此三番,被陈亮看破:孔二哥,你坐着说罢,你不知道师傅的脾气,最好耍笑,瞧你身材矮,跳上去跳下来,这是成心和你作玩。济公哈哈一笑:好陈亮,我正要瞧海里蹦,给你说破了。,又如济公捉虱,由后面掏出一把,放在前面,由前面掏出一把,放在后面,柴元禄问他为何不把虱子扔掉,济公说:你不知道,我给虱子搬搬家,它一不服水土就死了。戏谑谈笑,令人忍俊不禁,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济公形象另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他是一个救赎者,他能治病消灾、扶危济困,捉妖拿怪,惩恶扬善,而且这是他的主导方面。书中济公所帮助的人大多为忠臣、清官、孝子、节妇、义士、寒儒等。而在救赎中,最能够表现济公特点的是他那即使面对恶人,也常常以劝化为念,慈悲为怀,希望能超度对方,放下屠刀,舍恶从善,即便是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如乾坤盗鼠华云龙等,济公在捕捉他的过程中也屡次加以点化,直到希望完全破灭,才将其拿结归案。,正因为此,所以人们称其为活佛和圣僧。
其他人物
风里云烟雷鸣、圣手白猿陈亮、探囊取物赵斌、威镇八方夜游神杨明、追云燕子黄云、铁面夜叉马敬、千里独行杨德瑞、千里腿杨顺、飞天火祖秦元亮、立地瘟神马兆熊、矮脚真人孔贵、万里飞来陆通、追风燕子姚殿光、过渡流星雷天化、登萍渡水陶芳、踏雪无痕柳瑞、顺水推舟陶仁、摘星步斗戴奎、飞天鬼石成瑞、夜行鬼郭顺、王忿鬼姚洞、金脸鬼焦亮、律令鬼何清、探花鬼马诚、矮月蜂鲍雷……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周礼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