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展熊飞比剑定良姻 钻天鼠夺鱼甘陪罪
展熊飞比剑定良姻 钻天鼠夺鱼甘陪罪
且说丁二爷到了院中,只见丫鬟抱着花瓶,换水插花。见了二爷进来,丫鬟扬声道:“二官人进来了。”屋内月华小姐答言:“请二哥哥屋内坐。”丁二爷掀起绣帘,来至屋内,见小姐正在炕上弄针黹呢。二爷问道:“妹子做什么活计?”小姐说:“锁镜边上头口儿呢。二哥,前厅有客,你怎么进来里面了呢?”丁二爷佯问道:“妹子如何知道前厅有客呢?”月华道:“方才取剑,说有客要领教,故此方知。”丁二爷道:“再休提剑,只因这人乃常州府武进县遇杰村姓展名昭,表字熊飞,人皆称他为南侠,如今现作皇家四品带刀的护卫。哥哥已知道此人,但未会面。今日见了,果然好人品、好相貌,好本事,好武艺;未免才高必狂,艺高必傲,竟将咱们家的湛卢剑贬得不成样子。哥哥说,此剑是另有个主儿的。他问是谁,哥哥就告诉他,是妹子的。他便鼻孔里一笑,道:“一个闺中弱秀。焉有本领!””月华听至此,把脸一红,眉头一皱,便将活计放下了。丁二爷暗说:“有因,待我再激他一激。”又说道:“我就说:“我们将门中岂无虎女?”他就说:“虽是这么说哟,未必真有本领。”妹子,你真有胆量,何不与他较量较量呢?倘若胆怯,也只好由他说去罢。现在老太太也在厅上,故此我来对妹妹说。”小姐听毕,怒容满面,道:“既如此,二哥先请,小妹随后就到。”
二爷得了这个口气,便急忙来到前厅,在丁母耳边悄悄说道:“妹子要与展哥比武。”话刚然说完,只见丫鬟报道:“小姐到。”丁母便叫,过来与展爷见礼。展爷立起身来一揖。小姐还了万福。
展爷见小姐庄静秀美,却是一脸的怒气。又见丁二爷转过身来,悄悄的道:“大哥,都是你褒贬人家剑,如今小妹出来,不依来了。”展爷道:“岂有此理?”二爷道:“什么理不理的。我们将门虎女,焉有怕见人的理呢。”展爷听了,便觉不悦。丁二爷却又到小姐身后,悄悄道:“展大哥要与妹子较量呢。”小姐点头首肯。二爷又转到展爷身后,道:“小妹要请教大哥的武艺呢。”展爷此时更不耐烦了,便道:“既如此,劣兄奉陪就是了。”
谁知此时,小姐已脱去外面衣服,穿著绣花大红小袄,系定素罗百折单裙,头罩五色绫帕,更显得妩媚娉婷。丁二爷已然回禀丁母,说:“不过是虚耍假试,请母亲在廊下观看。”先挪出一张圈椅,丁母坐下。月华小姐怀抱宝剑,抢在东边站定。展爷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得勉强掖袍挽袖。二爷捧过宝剑。展爷接过,只得在西边下首站了。说了一声“请”,便各拉开架式。兆兰兆蕙在丁母背后站立。才对了不多几个回合。丁母便道:“算了罢。剑对剑俱是锋铓,不是顽的。”二爷道:“母亲放心,且再看看。不妨事的。”
只见他二人比并多时,不分胜负。展爷先前不过搪塞虚架。后见小姐颇有门路,不由暗暗夸奖,反到高起兴来。凡有不到之处,俱各点到,点到却又抽回,来来往往。忽见展爷用了个垂花式,斜刺里将剑递进,即便抽回,就随着剑尖滴溜溜落下一物。又见小姐用了个风吹败叶式,展爷忙把头一低将剑躲过。才要转身,不想小姐一翻玉腕,又使了个推窗撵月势,将展爷的头巾削落。南侠一伏身跳出圈外,声言道:“我输了,我输了。”丁二爷过来,拾起头巾,撢去尘土。丁大爷过来捡起先落下的物一看,却是小姐耳上之环。便上前对展爷道:“是小妹输了,休要见怪。”二爷将头巾交过。展爷挽发整巾,连声赞道:“令妹真好剑法也!”丁母差丫鬟即请展爷进厅。小姐自往后边去了。
丁母对展爷道:“此女乃老身侄女,自叔叔婶婶亡后,老身视如亲生儿女一般。久闻贤侄名望,就欲联姻,未得其便;不意贤侄今日降临寒舍,实乃彩丝系足,美满良缘。又知贤侄并无亲眷,又请谁来相看,必要推诿;故此将小女激诱出来比剑,彼此一会。”丁大爷也过来道:“非是小弟在旁不肯拦阻;皆因弟等与家母已有定算,故此多有亵渎。”丁二爷也陪罪道:“全是小弟之过。惟恐吾兄推诿,故用激将诡计诓哄仁兄,望祈恕罪。”展爷到此时,方才明白。也是姻缘,更不推辞,慨然允许。便拜了丁母,又与兆兰兆蕙彼此拜了,就将巨阙湛卢二剑彼此换了,作为定礼。
二爷手托耳环,提了宝剑,一直来到小姐卧室。小姐正自纳闷:“我的耳环何时削去,竟不知道,也就险得很呢。”忽见二爷笑嘻嘻的手托耳环,道:“妹子耳环在这里。”掷在一边。又笑道:“湛卢剑也被人家留下了。”小姐才待发话。二爷连忙说道:“这都是太太的主意,妹子休要问我。少时问太太便知。大约妹子是大喜了。”说完,放下剑,笑嘻嘻的就跑了,小姐心下明白,也就不言语了。
丁二爷来至前厅,此时丁母已然回后去了。他三人从新入座,彼此说明,仍论旧交,不论新亲。大爷二爷仍呼展爷为兄,脱了俗套,更觉亲热。饮酒吃饭,对坐闲谈。
不觉展爷在茉村住了三日,就要告别。丁氏昆仲那里肯放。展爷再三要行。丁二爷说:“既如此,明日弟等在望海台设一席。你我弟兄赏玩江景,畅叙一日。后日大哥再去,如何?”展爷应允。
到了次日饭后,三人出了庄门,往西走了有一里之遥,弯弯曲曲,绕到土岭之上,乃是极高的所在,便是丁家庄的后背。上面盖了高台五间,甚是宽阔。遥望江面一带,水势茫茫,犹如雪练一般。再看船只往来,络绎不绝。郎舅三人观望江景,实实畅怀。不多时,摆上酒肴,慢慢消饮。正在快乐之际,只见来一渔人在丁大爷旁边悄语数言。大爷吩咐:“告诉头目去办罢。”丁二爷也不理会。展爷更难细问,仍然饮酒。迟不多时,又见来一渔人,甚是慌张,向大爷说了几句。此次二爷却留神,听了一半,就道:“这还了得!若要如此,以后还有个规矩么?”对那渔人道:“你把他叫来我瞧瞧。”
展爷见此光景,似乎有事,方问道:“二位贤弟,为着何事?”丁二爷道:“我这松江的渔船原分两处,以芦花荡为界。荡南有一个陷空岛,岛内有一个卢家庄。当初有卢太公在日,乐善好施,家中巨富。待至生了卢方,此人和睦乡党,人人钦敬;因他有爬杆之能,大家送了他个绰号,叫做钻天鼠。他却结交了四个朋友,共成五义;大爷就是卢方。二爷乃黄州人,名叫韩彰,是个行伍出身,会做地沟地雷,因此他的绰号儿叫做彻地鼠。三爷乃山西人,名叫徐庆,是个铁匠出身,能探山中十八孔,因此绰号叫穿山鼠。至于四爷,身材瘦小,形如病夫,为人机巧伶便,智谋甚好,是个大客商出身,乃金陵人,姓蒋名平,字泽长,能在水中居住,开目视物,绰号人称翻江鼠。惟有五爷,少年华美,气宇不凡,为人阴险狠毒,却好行侠作义,──就是行事太刻毒,是个武生员,金华人氏,姓白名玉堂,因他形容秀美,文武双全,人呼他绰号为锦毛鼠。”展爷听说白玉堂,便道:“此人我却认得。愚兄正要访他。”丁二爷问道:“大哥如何认得他呢?”展爷便将苗家集之事述说一回。
正说时,只见来了一伙渔户。其中有一人怒目横眉,伸出掌来,说道:“二位员外看见了。他们过来抢鱼,咱们阻拦,他就拒捕起来了。抢了鱼不算,还把我削去四指,光光的剩下了一个大拇指头。这才是好朋友呢!”丁大爷连忙拦道:“不要多言。你等急唤船来,待我等亲身前往。”众人一听员外要去,忽的一声,俱各飞跑去了。展爷道:“劣兄无事,何不一同前往。”丁二爷道:“如此甚好。”三人下了高台,一同来至庄前,只见从人伴当伺候多人,各执器械。丁家兄弟展爷俱各佩了宝剑。来至停泊之处,只见大船两只是预备二位员外坐的。大爷独自上了一只大船,二爷同展爷上了一只大船,其余小船,纷纷乱乱,不计其数,竟奔芦花荡而来。
才至荡边,见一队船皆是荡南的字号,便知是抢鱼的贼人了。大爷催船前进,二爷紧紧相随。来至切近,见那边船上立着一人,凶恶非常,手托七股鱼叉,在那里静候厮杀。大爷的船先到,便说:“这人好不晓事。我们素有旧规,以芦花荡为交界。你如何擅敢过荡,抢了我们的鱼,还伤了我们的渔户?是何道理?”那边船上那人道:“什么交界不交界,咱全不管。只因我们那边鱼少,你们这边鱼多,今日暂且借用。你若不服咱,就比试比试。”丁大爷听了这话,有些不说理,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那人道:“咱叫分水兽邓彪。你问咱怎的?”丁大爷道:“你家员外,那个在此?”邓彪道:“我家员外俱不在此。此一队船只就是咱管领的。你敢与咱合气么?”说着话,就要把七股叉刺来。丁大爷才待拔剑,只见邓彪翻身落水,这边渔户立刻下水,将邓彪擒住,托出水面,交到丁二爷船上。二爷却跳在大爷船上,前来帮助。
你道邓彪为何落水?原来大爷问答之际,丁二爷船已赶到,见他出言不逊,却用弹丸将他打落水中。你道什么弹丸?这是二爷自幼练就的。用竹板一块,长够一尺八寸,宽有二寸五分,厚五分,上面有个槽儿,用黄蜡铁渣子团成核桃大小,临用时安上。在数步中打出,百发百中。又不是弹弓,又不是弩弓,自己纂名儿叫做竹弹丸。这原是二爷小时顽耍的小顽艺儿,今日偌大的一个分水兽,竟会叫英雄的一个小小铁丸打下水去咧。可见本事不是吹的,这才是真本领呢。
且言邓彪虽然落水,他原是会水之人,虽被擒,不肯服气,连声喊道:“好呀,好呀!你敢用暗器伤人,万不与你们干休。”展爷听至此句,说用暗器伤人,方才留神细看,见他眉攒里肿起一个大紫包来,便喝道:“你既被擒,还喊什么!我且问你,你家五员外他可姓白么!”邓彪答道:“姓白,怎么样?他如今已下山了。”展爷问道:“往那里去了?”邓彪道:“数日之前上东京,找什么“御猫”去了。”展爷闻听,不由得心下着忙。
只听那边一人嚷道:“丁家贤弟呀!看我卢方之面,恕我失察之罪。我情愿认罪呀。”众人抬头,只见一只小船飞也似赶来,嚷的声音渐渐近了。展爷留神细看来人,见他一张紫面皮,一部好胡须,面皮光而生亮,胡须润而且长,身量魁梧,气宇轩昂。丁氏兄弟也执手道:“卢兄请了。”卢方道:“邓彪乃新收头目,不遵约束,实是劣兄之过。违了成约,任凭二位贤弟吩咐。”丁大爷道:“他既不知,也难谴责。此乃无心之过也。”回头吩咐将邓彪放了。这边渔户便道:“他们还抢了咱们好些鱼罟呢。”丁二爷连忙喝住:“休要多言!”卢方听见,急急吩咐:“快将那边鱼罟,连咱们鱼罟俱给送过去。”这边送人,那边送罟。卢方立刻将邓彪革去头目,即差人送往府里究治。丁大爷吩咐:“是咱们鱼罟收下。是那边的俱各退回。”两下里又说了多少谦让的言语,无非论交情,讲过节。彼此方执手,各自归庄去了。
未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 推荐作品:
- 经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仪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园冶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曲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