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内容赏析
《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时代风雨飘摇的产物,是张岱半世生涯的真实写照,亦是张岱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在《陶庵梦忆》中,记录着张岱前半生浪漫生活的种种得意,既让我们看到了明末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又让我们体味到了世俗中的种种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它所包含的丰富而深湛的文化信息,如对园林艺术的独到见解,对奇花异卉的生动描述,对江南风情的如实记录,对戏曲理论和实践的精妙评论等等,无不充满着乐趣和知识。这是一部用艺术家的审美眼光来描绘的明末市井风俗史,,又是一曲抒张性灵、情感率真直露的咏叹调,渗透着晚明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与精神风貌。
纵览《陶庵梦忆》8卷127篇,所写多是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览胜、山川景物、风俗人情和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其中超过一半描写的都是民俗节庆、民间游乐、市井众生、戏剧和茶食方物等。笔下人物有文艺界的名流,但更多的是活跃在城市里的商人、说书先生、手工艺者、花匠甚至艺妓、优伶等不登大雅之堂的人物,可谓是一部俗世散文集。然而书中虽多俗人俗事,读来却不觉其俗,反有超然出尘的雅韵,更为难得的是张岱散文的诗意并不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是有着丰厚的底蕴,甚至是他坚守人格的精神力量,可谓是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行文立意
《陶庵梦忆》的立意无疑是对昔日生活的伤悼。明王朝大厦已倾,以中原汉族为中心的王朝腐朽统治已经彻底崩溃,这是明王朝清高自守的士大夫们的噩梦,这种感情在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便表现为感怀故国的思绪: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救修陵,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文章以急促的节奏记述了戊寅孝陵升腾黑气和壬午间朱成国等修陵摧毁地脉王气之事,,盛世铺就的陵寝成为了作者笔下见证王朝衰亡的目击者,张岱本人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以亲历者的姿态回首了王朝的苍茫往事,在笔端悠意挥毫,平淡之间凝聚了作者的黍离麦秀之感。
《陶庵梦忆》通过刻画作者人生的回忆,表达了封建士大夫内心情感世界,反映出审美格局,影响至今。俗趣既是《陶庵梦忆》审美之核心,同时也是明朝晚期社会的真实写照。人类本质上向往自由、快乐、自然、平和、真实。其审美观映射出明朝晚期百姓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调川。
题材方面,《陶庵梦忆》是一个晚明文化世俗历史,充满作者对生活品位独到见解。题材涉及民俗风味、奇人异事、风景名胜、名山大川等内容,波及生活各方面。八卷之中,内容丰富、题材层叠:工艺古迹、茶楼舞榭,歌馆酒肆,阅武迎神,养鸟斗鸡、放灯打猎,山水风景、说书演戏、文物书画等世俗民情。作者置身其中,乐小思返。张岱喜好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抒发人生之情趣。其小品文表现出自然纯朴之力量。
作者用自然的角度描写世俗正如在《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中描写扬州清明的盛况:是日,四方流离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小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蹦蹄;茂林清诞,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莺,老僧因果,警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日暮霞生,车马纷沓。宦门淑秀,车幕尽开,裨滕倦归,山花斜插,臻臻簇簇,夺门而入。
语言风格
作者用热情飞扬的语言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活动,突出表现张岱小品之特性。本书中写人的篇章也占了很大部分。传统散文一般讲述是大人物,如英雄豪杰、土侯将相、文人墨客等,但很少有小人物。而《陶庵梦忆》中描述的都是小人物,有戏子、妓女、帮闲、牙婆,还有街头卖艺之人等等。作者所选人物各有其特点。如口角波俏,眼目流利,服饰恬美的柳敬亭,说书时缓缓之言,抑扬顿挫,合情合理,切筋入骨。作者本真追趣,以技艺描写对象,,且体现审美意识和新的价值观。作者打破了世俗等级的传统观念,追求真善美,因此,生命体验深刻,各色人均能洞察。
如他描写了善于雕刻的雕刻家淮仲谦,在小品文《淮仲谦雕刻》中这样写道:南京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小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小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问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小属,,虽势劫之、利吱之,终小可得。
雕刻家淮仲谦虽然技艺高超,但是却一贫如洗。他小追名逐利,一生中坚持做人原则,虽然是一个平民百姓,却很有名气。作者在文中对这位才品双全的普通市民大加赞赏,其实这也表达了作者本身的人格追求。
从以上对《陶庵梦忆》的分析,可以看出张岱对生活包括生命的自然、本真的审美倾向。他跳出了文以载道的古文传统,把世俗的生活素材写入文章之中。此新散文写作的特点是当时的一大趋势。张岱崇尚自然,艺术创作中小拘于传统的道统观念,强调真实自然的生活样态和人的生命价值,崇尚个性和真善美。
名家点评
中文研究硕士江舒琳在《从《陶庵梦忆》探究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中写到:《陶庵梦忆》既是一部自传,也是晚明社会风貌的清明上河图。透过作者细致的笔触,晚明时期的风土人情、社会风气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可谓张岱在小品文方面书写的独特的史书。
- 推荐作品:
- 集
- 左传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孙膑兵法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公孙龙子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