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玉蕊杜鹃
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长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者。润州鹤林寺杜鹃,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者。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鹤林之花,至以为外国僧钵盂中所移,上玄命三女下司之,已逾百年,终归阆苑。是不特土俗罕见,虽神仙亦不识也。王建宫词云:“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其重如此,盖宫禁中亦鲜云。
物以稀为贵,不一定非是奇异的品种。长安唐昌观中的玉蕊花,就是现在的玚花,又叫米囊,黄鲁直改称为山矾的那种花。润州的鹤林寺中的杜鹃花,就是现在的映山红,又叫红踯躅的那种花。这两种花在江东漫山遍野,几乎跟丛生的野草灌木一样。而唐昌观中的玉蕊花,甚至引得仙女下凡,折花而去,去赵玉峰仙境约会;鹤林思的杜鹃花,人们甚至认为是从外国僧人的钵盂中移来的,上天命令三位仙女主管它已经超过一百年了,最终要回到阆苑仙境。因为这玉蕊、杜鹃不仅仅在民间很少见到,就连神仙也不认识。王建的宫词咏道:“太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昭阳乞药栽。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对它这样的看重,可见皇宫之中也很稀有。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说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