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玉井奥诀三
体制须广大。
凡八字要看气象规模:体势豁达,天地相停,雄健壮实。五气顺克而有力,倒生逆化而有功,贵气往来不杂,必非寻常格调。
又看八字大意体段:
过于清,则或寒或薄。
过于厚,则或浊或滞。
过于华丽,则或轻或浮。
过于肆逸,则或流或荡。
过于有情,则或滥或淫。
过于孤介,则独立不能容物。
过于刚勇,则或暴或燥而无涵养。
过于柔懦,则或愚或钝而无作为。
过于执实,则拘局而只知有己。
过于轩豁,则图谋广而秀不能实。
字面分先后。
紧用字样,却远在后,或被别字闲神,占先隔了。若无伤犯,须得岁运生扶,方为全美。
紧用字样,虽近且先,却有闲神字样,远处在后。动摇得切,妨碍用神字样。却看柱内,何者可以剿除去得。
天干专论生克制化。
生则相生,有生不欲生之理。
克则相克,有克不欲克之情。
制则如水克火,而有土制其煞,火能复生之情。
化则水本克火,见木能窃其气,火转得生之理。
余皆仿此。
地支专取刑冲破害。
刑者:如丑日戌时之类,则刑其出。如巳日寅时之类,则刑其归。恶物宜刑去,好物喜刑归。
冲者:吉象宜冲凶象,贵气宜冲我家。
破者:大概破坏其物,中间有吉有凶。
如卯破午,乃乙克午家己土受破。若己土为煞,地面有力,岁运一露,其害无疑。若或不露,亦犹抱虎而眠。又看酉字有气无气,可能驭服否。
又如己为贵气,露而有力有势,则亦因破而来为福。
害者:六害之处,若带忌神凶煞。来克来窃,真为仇害。
象成一家。不执贵气。
人八字中,全无财官等件贵气,有安然奋发富贵者何?盖以相生之气,自立成象也。生意滔滔,有不尽之情,高远坚实如此。
本象配本,如甲乙丙丁之类。
化象配化,如戊癸丁壬之类。
木火成象、土金成象、金水成象、水木成象、及有三象顺序者,同此法。如火土金象之类。
又有四象和协生育者,亦然。如水木火土之类。
根源一气。生物满盈。
如金气正临天时建旺之序,既无克窃。其气一往据生其子者,水神也。水神既显露于干,或泛滥于支,物盛不祥。还得几多火土,能堤防倚赖哉。余仿此推。
则造化盈亏之道,灼然有凭,万无一失也。
八法关键。五气开端。
八法已论于前,五气有聚散、完缺、实虚、深浅、敌交、狭广、轻重、厚薄、寒和之不同。干支俱有力,克物归窠。
精神强健为聚,喜吉神,忌凶煞。亦要辅佐,吉神冲而无义。
刑而不归为散,宜凶煞,忌吉神。
金木水火土俱全顺序为气完。
五行欠一以待岁运补足为气缺。
实则如甲戌见丙寅之类,有合有生,局于一象,滞于一方。柱中若无激扬昂藏之类,如此则不过一富翁而已。即有体无用,纵贵亦尸位素餐。如柱中土气太重,略见官来即贵。余仿此。
虚则如土入酉寅、木临乙巳、金到辰亥、水向卯戌、火居丑申。气虚而不能确固。余仿此。
气深如木之本象化象近清明节。
气浅如木之本象化象方得雨水节之例。
气敌如辛酉见乙卯,大概凶甚。若见己未己丑,转有凭籍,反吉。如无凭依,又看宾主强弱,主弱则为鬼象,宾弱则为财象。
交如丁巳见辛亥,丙戌见己丑,庚辰见癸未之类。仍分何者气旺而言。
狭如用神局于一二支神之情,狭亦有生旺,引用处其气却来不得。
广则引用处其气来得,生源处仍有精神,通三合之气,或通六合气。
轻如木之本象化象,却入金乡,又非天时之类。
重如木象逢寅卯,乃本象地支之类。
薄如木象逢自家死绝之地面,仍非天时之类。
厚如木象逢库墓长生之地,或得天时,或他干来助之类。
寒如木枯火散,金寒水冷土冻。天干休囚,地支死绝之类。
和则有合有生,有情有助,有临官帝旺,无休废死绝。
或有旺相之神来扶助,或当天时前后,有气满而盛。乃物无依藉堤防者,不久而倾。
有气亏而衰,乃根本不实。仍未得时,气亦不足。又无生扶,此等废物,何可胜言。
有气衰而久不得天时,又临死败。却有暗干相生,引归生旺之乡。
有气旺非长,始则气焰奋发,通舒自若。终则收敛归藏,去处竟无依靠。易于散漫,盛意无源。殊乏转生,乘势无续。
有气嫩易催。方来之气,人皆以为旺相之象。中间若逢,顽厚之气克窃者,凶不可言。
有气过耐远。过去气候俱曰休废,又云成功者退。殊不知余气,忽被旺处资来,绾动生意,气返实处,愈耐岁寒。余气即休废。别化他象故也。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鬼谷子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释家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宝传
- 老子
- 阴符经
- 列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