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影响
管仲学派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又是构成无限宇宙的实体,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把物质放在第一位的。
《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反映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思想。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它说:人皆欲知,而莫索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方法为静因之道,说: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受过它的影响。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尚书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梁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国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六韬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