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饬令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整饬法令,法令就不会随意改变;法令公正,官吏就没有奸邪的行为。法令既经确定,就不要因为善良言论来损害法令。按功劳来任用,民众就会祟尚空谈。执行法令,实行乡里断案制度。以五个乡里为断案单位的国家,能够称王天下;以九个乡里为断案单位的国家,能够强盛起来;而案子得不到及时处理的国家就会削弱。
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奸市。物多者众,农弛奸胜,则国必削。民有余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震不怠。三寸之管毋当,不可满也。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国以功授官与爵,则治见者省,言有塞,此谓以治去治,以言去言,以功与爵者也。故国多力,而天下莫之能侵也。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案兵不攻必当。朝廷之事,小者不毁,效功取官爵,廷虽有辟言,不得以相干也,是谓以数治。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丧百。国好力,此谓以难攻;国好言,此谓以易攻。其能胜其害,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内无伏怨,使明者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言此谓易攻。
要用刑罚来治理国家,用赏赐来鼓励作战,实行厚禄制度,注意政治策略。巡查都邑中的违法行为,都邑中就没有违法买卖。物品繁多,从事工商业的人多,农事就荒废了,奸邪势盛,国家就必定会被削弱。民众有了余粮,就让他们用粮食捐取官爵;官爵的取得一定要凭自己的力量,农事就不会懈怠了。三寸长的竹管如果没有底子,是无法装满的;授给官爵和俸禄如果不根据功劳,也像没有底的管子。国家根据功劳授予官和爵,这叫做用成绩来集中智谋,用威势来鼓励勇敢作战,这样的国家是无敌的。国家根据功劳授予官和爵,治理国家就省事了,空话就被杜绝了,这叫做以简明法治排除繁琐人治,以法律条文排除无用言论,因为是按功劳授予官爵的。正因如此,国家就实力雄厚,天下就没有谁能够侵犯它。出兵一定有所攻取。攻取以后一定能够长期占有;按兵不动的话,国家就一定会富强。朝廷上的政事,小的方面也不准诽谤,只有立功才能取得官爵。朝廷中即使有人说坏话,也不能干扰这种做法。这叫做用法术治国。国家凭实力进攻敌人,出分力可取得十分的成果;凭空话进攻敌人,出一份力反而会遭到百分的损失。国家崇尚实力,这叫做从难处着眼准备进攻;国家崇尚空谈,这叫做从易处着眼准备进攻。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其兵半用;利出十空者,民不守。重刑明民,大制使人,则上利。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罪重而刑轻。刑轻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加重刑罚,减少赏赐,这是君主爱护臣民,臣民就会拼死立功求赏;加重赏赐,减轻刑罚,这是君主不爱护臣民,臣民就不会拼死去争取奖赏。赏赐的出于君主一个人,这个国家就天下无敌;赏赐的来源一分为二,军队就只有一半听君主任用;赏赐出于十个地方,民众就不会守护自己的君主了。用严厉的刑罚促使民众明白取舍,用大的法制驱使人们为国家尽力,对君主就有利。执行刑罚的时候,对轻罪要重罚,这样人们对于轻罪就不敢在犯了,重罪吏不敢碰。这叫做“以刑除刑”。要是对重罪用轻刑的话,刑罚轻了,犯法的事就容易发生。这叫做“以刑招刑”,而这样的国家必致削弱。
- 推荐作品: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呻吟语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