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楚语·子囊议恭王之谥
恭王有疾,召大夫曰:“不穀不德,失先君之业,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若得保其首领以殁,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诺。
楚恭王生病,召见大夫们说:“我没有德行,丧失了先君的霸业,败坏了楚国的军队,这是我的罪过。如果我能够保全首领而死,在春、秋二季庙祭时能追随先君,请谥作‘灵’或者‘厉’。”大夫们答应了。
王卒,及葬,子囊议谥。大夫曰:“王有命矣。”子囊曰:“不可。夫事君者,先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若先君善,则请为‘恭’。”大夫从之。
恭王死,等到下葬时,子囊和大家商议谥号。大夫们说:“国王已经有过命令了。”子囊说:“不行。事奉君王的人,议定谥号时首先要举出他的善行,而不能依从他的过失。威名赫赫的楚国,君王统治它,安抚征服了南方,教令施及到中原各国,他的尊荣可谓大了。有这样的尊荣,并且知道自己的过失,难道不可以称作‘恭’吗?如果首先举出君王的善行,那就请定谥号为‘恭’。”大夫们听从了他的意见。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明史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史评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难经
- 千金方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古画品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