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诸儒学案上·侍郎张东白先生元祯
张元祯字廷祥,别号东白,南昌人。少为神童,以闽多书,父携之入闽,使纵观焉。登天顺庚辰进士第,入翰林为庶吉士。故事教习唐诗、晋字、韩欧文,而先生不好也,日取濂、洛、关、闽之书读之。授编修。成化初,疏请行三年丧。又言治道本原在讲学、听治、用人、厚俗,与当国不合,移病归,家居二十年,益潜心理学。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疏劝行王道。陞南京侍讲学士,终养。九年,召修《大明会典》。进翰林学士,侍经筵,上注甚,特迁卑座,以听其讲。丁忧丧毕,改太常卿,掌詹事府。以为治化根源,莫切於《太极图说》、《西铭》、《定性书》、《敬斋箴》,宜将此书进讲。上因索观之,曰:“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武宗即位,进吏部右侍郎,未及上而卒,正德元年十二月晦也。先生既得君,尝以前言往行非时封进,不知者以为私言也。孝宗晏驾,为人指谪,先生亦不辩。先生卓然以斯道自任,一禀前人成法。其言“是心也,即天理也”,已先发阳明“心即理也”之蕴。又言“寂必有感而遂通者在,不随寂而泯;感必有寂然不动者存,不随感而纷。”已先发阳明“未发时惊天动地,已发时寂天寞地”之蕴。则於此时言学,心理为二,动静交致者,别出一头地矣。
语要
斯道在天地,不患践之不力,所患知之弗真。
萧宜翀蚤游聘君之门,友克贞、公甫、居仁诸子,不饰廉隅於泥坐蛇行,不诡冠服於吕縚象佩,不纵浮谈於太极。
此道自程、朱后,所寄不过语言文字,循习既久,只形诸文字,而言语殊不之及。形诸文字,才能执笔,即於性命之奥,帝王之略,极力描写,不以为异。若言语间有及之听者,虽面相隆重,退即号笑之曰:“此道学。”又或公排摈之曰:“此伪学。”士风一至於是。然实由言语者所谈非所见,所见非所履故也。
吾人致力於大本,须灼见外教同中有大不同处。此理在天地间,如今造版籍粮册相似,有总有撒。止知囫囵一大块,而不知辨析於毫釐,略窥影嚮,便尔叫噪,不复致详致谨,反谓得人所未得真乐。鄙礼法为土苴,嗤简策为糟粕,卒至颠瞀老死。大抵实有此者,气象自别,语言动静,何莫非此。若不养得深厚,皆是徒然。此本不跷蹊,不差异,不高远,不粗率,不放肆,彼言动之跷蹊、差异,或务为高远、粗率、放肆者,则其人之能有此与否,可知已。
天地所以相播相荡、相轧相磨,昼夜不息者,其心无他,惟在生物而已。虽其雷霆之震击,霜雪之凋残,亦所以破其顽而禁其盛,非心乎杀之也。人即天理所生之物也,如花木之接,水泉之续,然实皆得是生物之心以为心者也。苟非得是心,则是身无以生矣。是心也,即天理也。天理之在此心,日用之间,本无不流通。但以既有此身,则不能无耳目口鼻。耳目口鼻既不能无,由是诱之以声色之纷华,臭味之甘美,得之不得,而喜怒哀乐之发,遂不能无私焉。身既有私,则此心或为之蔽,而天理渐以泯矣。
寂必有感而遂通者在,不随寂而泯;感必有寂然不动者存,不随感而纷。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晋书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杂史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荀子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