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母仪传·鲁之母师
母师者,鲁九子之寡母也。腊日休作者,岁祀礼事毕,悉召诸子,谓曰:“妇人之义,非有大故,不出夫家。然吾父母家多幼稚,岁时礼不理。吾从汝谒往监之。”诸子皆顿首许诺。又召诸妇曰:“妇人有三从之义,而无专制之行。少系于父母,长系于夫,老系于子。今诸子许我归视私家,虽踰正礼,愿与少子俱,以备妇人出入之制。诸妇其慎房户之守,吾夕而反。”于是使少子仆,归辨家事。天阴还失早,至闾外而止,夕而入。鲁大夫从台上见而怪之。使人闲视其居处,礼节甚修,家事甚理。使者还以状对。于是大夫召母而问之曰:“一日从北方来,至闾而止,良久,夕乃入。吾不知其故,甚怪之,是以问也。”母对曰:“妾不幸,早失夫,独与九子居。腊日,礼毕事间,从诸子谒归视私家。与诸妇孺子期,夕而反。妾恐其酺醵醉饱,人情所有也。妾反太早,不敢复返,故止闾外,期尽而入。大夫美之,言于穆公,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谒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君子谓母师能以身教。夫礼,妇人未嫁,则以父母为天;既嫁,则以夫为天。其丧父母,则降服一等,无二天之义也。诗云:“出宿于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颂曰:九子之母,诚知礼经,谒归还反,不揜人情,德行既备,卒蒙其荣,鲁君贤之,号以尊名。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十三经
- 尚书
- 仪礼
- 尔雅
- 易经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园冶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论衡
- 名贤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鬼神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庄子
- 列子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