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
《南齐书》·五十九卷
梁萧子显撰。子显事迹附载《梁书·萧子恪传》。章俊卿《山堂考索引馆阁书目》云《南齐书》本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亡其一。
刘知几《史通》、曾巩《叙录》则皆云八《纪》、十一《志》、四十《列传》,合为五十九卷,不言其有阙佚。然《梁书》及《南史》子显本传实俱作六十卷,则《馆阁书目》不为无据。
考《南史》载子显《自序》,似是据其《叙传》之词。又晁公武《读书志》载其《进书表》云:天文事秘,户口不知,不敢私载。疑原书六十卷为子显《叙传》,末附以《表》,与李延寿《北史》例同。至唐已佚其《叙传》,而其《表》至宋犹存。今又并其《表》佚之,故较本传阙一卷也。
又《史通·序例篇》谓:令升先觉,远述丘明;史例中兴,於是为盛。沈宋之志序、萧齐之序录,虽以序为名,其实例也。
子显虽文伤蹇踬,而义甚优长,为序例之美者。今考此书,《良政》《高逸》《孝义》《幸臣》诸传皆有《序》,而《文学传》独无《叙》。殆亦宋以后所残阙欤。齐高好用图谶,梁武崇尚释氏,故子显於《高帝纪》卷一引太乙九宫占,《祥瑞志》附会纬书,《高逸传》论推阐禅理。盖牵於时尚,未能厘正。
又如《高帝纪》载王蕴之抚刀、袁粲之郊饮,连缀琐事,殊乖纪体。至《列传》尤为冗杂。然如纪建元创业诸事,载沈攸之书於《张敬儿传》,述颜灵宝语於《王敬则传》。直书无隐,尚不失是非之公。
《高十二王传》引陈思之《表》、曹冏之《论》。感怀宗国,有史家言外之意焉,未尝无可节取也。自李延寿之史盛行,此书诵习者鲜,日就讹脱。
《州郡志》及《桂阳王传》中均有阙文,无从补正。其馀字句舛误,如《谢庄传》,《南史》作诏徙越巂,此书作越州。《崔怀慎传》,《南史》作臣子两遂,此书作两节者。又不可胜乙。今裒合诸本,参核异同,正其灼然可知者。其或无考,则从阙疑之义焉。今本《南齐书》只五十九卷。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尔雅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正史
- 三国志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史评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薛丁山征西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伽吒经
- 老子
- 庄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悟真篇
- 亢仓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
- 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