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周·列传九
  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太子太师。唐庄宗之为晋 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晋初, 迁六军都虞候。汉高祖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 见称。汉国初建,授检校太保,遥领邓州。汉有天下,迁检校太尉、昭义军节度使。 乾佑初,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命思帅部兵以副焉。既而御众无能,勒 归旧籓。思在上党凡五年,无令誉可称,唯以聚敛为务,性又鄙吝,未尝与宾佐有 酒肴之会。尝有从事欲求谒见者,思览刺而怒曰:“彼必是来猎酒也。”命典客者 饮而遣之,其鄙吝也如是。太祖受命,就加平章事。初,太祖微时,以季父待思, 及即位,遣其妻入觐,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礼,仍呼曰叔母,其恩顾如是。广顺二年 秋,思来朝,加兼侍中,移镇宋州。三年夏,诏赴阙,改授平卢军节度使。思将赴 镇,奏太祖云:“臣在宋州出镇,得丝十余万两,谨以上进,请行征督。”太祖颔 之,寻诏本州折券以谕其民。及到镇,未几,染风痹之疾,上表请寻医,既而舁疾 归洛。显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赠中书令。
  齐藏珍,小时历任朝廷内职,连升到诸卫将军。先后到地方监察部队,颇为干练,然而阴险邪恶,没有品行,残忍而能言善辩,没有人不怕他锋利的口舌。广顺年间,奉命到华州巡视保护黄河堤岸,因为松懈轻慢而使黄河冲决了堤防,被除名,发配到沙门岛。世宗为朝廷武将时,与齐藏珍共事,常常聆听他的谈论,有时分析判断时事,似有可取之处。当世宗即位后,从沙门岛征召齐藏珍回来。在秦州、凤州战役中,令他督察偏师。到进军淮南时,又派他监军,与军校何超领兵攻下光州。齐藏珍隐瞒占用国家财物很多,何超认为不能这样,齐藏珍却说“:沙门岛已有几间房屋,不妨再去一次。”他的不害怕刑法就像这一类。世宗攻破紫金山贼寨后,追击贼寇直到涡口,于是与齐藏珍谈到打了胜仗的经过。齐藏珍说:“陛下的武略神功,在近代无人能比,然而对于文德则未能显现出来。”世宗点头认为说得对,又问他有关扬州的情况,回答说:“扬州地势低下湿润,吃的大多是腥臭变质的东西,我去年在那里时,有人用鳝鱼招待我,看它弯弯扭扭放在盘子里,就像蛇一样的形状,假使靠食鱼虾生活的鹳鸟聪明的话,也当不吃它,何况是人呢!”他敷衍皇上的问话大多都像这样,听到的人无不吃惊。一天,又上奏说:“唐景思已经做了刺史,而我尚未沾溉皇上的恩泽。”世宗勉强顺从他,当时濠梁尚未攻下,就任他为濠州暂行刺史。当张永德与李重进有矛盾,齐藏珍曾游说支持李重进,当从寿阳回兵后,众将中有人将齐藏珍的话上奏世宗。世宗大怒,急召齐藏珍回京。显德四年(957)夏,以他冒称检校官的罪名,审查他的罪行而杀死他,是因为不想暴露他的恶行。
  翟光鄴,字化基,濮州鄄城人。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贞明初,唐庄宗始驻 军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固守逾年,后为北军所攻,景珂战殁,众溃。 光鄴时年十岁,为明宗军所俘,以其颖悟,俾侍左右,字之曰永定。既冠,沈毅有 谋,莅事寡过。明宗即位,特深委遇,累迁至皇城使、检校司空。长兴中,枢密使 安重诲得罪,时光鄴与中官孟小僧颇有力焉。居无何,出为耀州团练使。清泰初, 入为左监门卫大将军。晋天福中,历棣沂二州刺史、西京副留守。开运初,授宣徽 使。杨光远叛灭,青州平,除为防御使,朝廷以兵乱之后,人物雕弊,故命光鄴理 之。光鄴好聚书,重儒者,虚斋论议,惟求理道。时郡民丧亡十之六七,而招怀抚 谕,视之如伤,故期月之间,流亡载辑。契丹入汴,伪命权知曹州。李从益假号, 以光鄴明宗旧臣,署为枢密使。汉祖至汴,改左领卫大将军。乾祐初,迁右金吾卫 大将军,充街使、检校太保。太祖践阼,复授宣徽使、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 数月,兼枢密副使。会永兴李洪信入朝,代知军府事。广顺二年十月,卒于长安, 时年四十六。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陈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英雄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难经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梦溪笔谈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水浒传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独异志
- 唐摭言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冰鉴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