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传·卷二十七
柴禹锡 张逊 杨守一 赵镕 周莹 王继英 王显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年轻时,有位客人看见他后说:“你气质不凡,如果辅以经术,一定官至将相。”禹锡从此留心学问。当时太宗居晋王府,因为他善于应对,得到给事一职。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林副使,迁如京使,仍掌翰林司。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迁宣徽北院使,赐第宝积坊。告秦王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逾年,转南院使。服劳既久,益加勤敏。
太平兴国初年(976),授任供奉官。太平兴国三年,改任翰林副使,升如京使,仍然掌管翰林司。每次值夜班,太宗因为他是自己当藩王时的旧臣,常常召他访问外事。升宣徽北院使,在宝积坊赐给住宅。告发秦王廷美的阴谋,被提升为枢密副使。过了一年,转任南院使。任职既久,越发勤敏。
雍熙中,议广宫城。禹锡有别业在表识中,请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又与宰相宋琪厚善。会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王延范不轨状,且言倚附大臣,无敢动摇者。上因访琪及禹锡曰:"延范何如人?"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上意其交通,滋不悦。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上益恶其朋比。坐琪以诙谐罢相,不欲显言之也。下诏切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诣滨州列状以闻。改涪州观察使,徙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载,诏奖之。徙知永兴军府,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雍熙年间,朝廷讨论增扩宫城。禹锡有产业在护城范围内,他请求用住宅交换官邸,皇上因此看不起他。他又与宰相宋琪相善。正好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使王延范不法之状,并且说他倚附大臣,无人敢处理他。皇上趁咨问宋琪及禹锡时问道“:延范这个人怎么样?”延范与宋琪的妻子是远亲,宋琪极言延范的忠勤,禹锡也从旁称赞延范。皇上怀疑他们勾结,因此不高兴。禹锡又替宋琪请索卢多逊旧宅,皇上越是厌恶他们朋比结党。宋琪以诙谐罢相,皇上不想明说他的过错。下诏严厉斥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身份出知沧州。在任勤于政事,州里百姓到滨州列举他的政状上报皇上。改任涪州观察使,改任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不久,任知潞州,州民请求让他留任三年,朝廷下令褒奖他,改任知永兴军府,再次召入朝任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至道初,制受镇宁军节度、知泾州。入谢日,上谓曰:"由宣徽罢者不过防御使尔,今委卿旌节,兼之重镇,可谓优异矣。"禹锡流涕哽咽而已。咸平中,移知贝州。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明年,徙陕州。
至道初年(995),授任镇宁军节度,知泾州。入宫谢恩那天,皇上对他说:“由宣徽使罢任者不超过防御使,现在委任你为节度,加上又是重镇,可说是优待异常了。”禹锡感激得哭泣流涕说不出话来。咸平年间,移任知贝州。这年,契丹部队攻至城下,禹锡内部加强备御,敌人不久退去。第二年,徙任知陕州。
景德初,子宗庆选尚,召禹锡归阙,令公主就第谒见,行舅姑礼,固辞不许。顷之,还镇。未几,卒,年六十二,赠太尉。子宗亮,太子中允;宗庆,永清军节度。
景德初年(1004),他的儿子宗庆被选中与公主结婚,真宗召禹锡归京,令公主到他家拜见他,行公公媳妇之礼,禹锡坚决谢绝不同意。不久,回到任地。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尉。他的儿子宗亮,任太子中允;宗庆,任永清军节度。
张逊,博州高唐人。数岁丧父,养于叔父职方员外郎干,后随母归魏仁浦家,驸马都尉咸信,其异父弟也。太宗在晋邸,召隶帐下。太平兴国初,补左班殿直。从征太原还,迁文思副使,再迁香药库使。岭南平后,交阯岁入贡,通关市。并海商人遂浮舶贩易外国物,甗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至朝贡,由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逊请于京置榷易署,稍增其价,听商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以济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仪礼
- 谷梁传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地理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政书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菜根谭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扬子法言
- 医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道家
- 列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亢仓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郁离子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