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十八年
【原文】
【传】
十八年春,宋杀皇瑗。公闻其情,复皇氏之族,使皇缓为右师。
巴人伐楚,围鄾。初,右司马子国之卜也,观瞻曰:“如志。”故命之。及巴师至,将卜帅。王曰:“宁如志,何卜焉?”使帅师而行,请承。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三月,楚公孙宁、吴由于、薳固败巴师于鄾,故封子国于析。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谓乎?志曰:‘圣人不烦卜筮。’惠王其有焉!”
夏,卫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齐。卫侯辄自齐复归,逐石圃而复石魋与大叔遗。
【翻译】
【传】
十八年春季,宋国杀了皇瑗。宋景公听说了他们的情况,恢复了皇氏的家族,派皇缓做了右师。
巴人进攻楚国,包围鄾地。当初,右司马子国占卜,观瞻说:“符合你的意愿。”所以就命令他做了右司马。等到巴军来到,将要占卜统帅的人选。楚惠王说:“宁已经符合意愿,还占卜什么?”派他领兵出行。请求任命副手,楚惠王说:“寝尹、工尹,都是为先君出过力的人。”三月,楚国的公孙宁、吴由于、薳固在鄾地击败巴军,所以把析地作为子国的封邑。君子说:“惠王了解人的意愿。《夏书》说:‘占卜的官员只有能够审察判断人的意愿,然后才使用龟甲。’说的就是这个吧!《志》说,‘圣人用不着占卜占筮’,楚惠王大概就能这样。”
夏季,卫国的石圃赶走了他的国君起,起逃亡到齐国。卫出公辄从齐国重新回国,赶走了石圃,恢复了石魋和太叔遗原来的官职。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汉书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宋书
- 北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都城纪胜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三字经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阴符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