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十四年
【原文】
【经】
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戌来奔。
卫赵阳出奔宋。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夏,卫北宫结来奔。
五月,於越败吴于槜李。
吴子光卒。
公会齐侯、卫侯于牵。
公至自会。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卫世子蒯聩出奔宋。
卫公孟彄出奔郑。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大蒐于比蒲。
邾子来会公。
城莒父及霄。
【传】
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戌与其党,故赵阳奔宋,戌来奔。
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夏,卫北宫结来奔,公叔戌之故也。
吴伐越。越子勾践御之,陈于槜李。勾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槜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谋救范、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战于绛中,不克而还。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范氏故也。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大子蒯聩献盂于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豬,盍归吾艾豭。”大子羞之,谓戏阳速曰:“从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公执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尽逐其党。故公孟[插图]出奔郑,自郑奔齐。大子告人曰:“戏阳速祸余。”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大子无道,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若杀夫人,将以余说。余是故许而弗为,以纾余死。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冬十二月,晋人败范、中行氏之师于潞,获籍秦、高彊。又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
【翻译】
【经】
十四年春季,卫国的公叔戌逃到鲁国。
卫国的赵阳逃到宋国。
二月辛巳日,楚国的公子结、陈国的公孙佗人率领军队灭亡顿国。将顿国国君抓了回去。
夏季,卫国的北宫结逃到鲁国。
五月,越国军队在檇李这个地方将吴国军队打败。
吴国国君去世。
定公与齐侯、卫侯在牵地会见。
定公从牵地回来。
秋季,齐侯、宋公在洮地会见。
周天子派遣石尚来归还祭祀所用的肉。
卫国的世子蒯聩逃到宋国。
卫国的公孟彄逃到郑国。
宋公的弟弟辰从萧地逃到鲁国。
鲁国在比蒲举行大的阅兵仪式。
邾子来鲁国与定公相会。
鲁国修筑莒父和霄这两个地方的城墙。
【传】
十四年春季,卫灵公驱逐公叔戌和他的党羽,所以赵阳逃亡宋国,戌逃亡来到鲁国。
梁婴父讨厌董安于,对知文子说:“不杀死安于,让他始终在赵氏那里主持一切,赵氏一定能得到晋国,何不因为他先发动祸难而去责备赵氏?”知文子派人告诉赵鞅说:“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是安于挑起的,是安于共同作乱。晋国有命令,开始发动祸乱的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赵孟担心这件事。董安于说:“我死了而晋国安宁,赵氏安定,哪里用得着活下去?人谁不死?我死得晚了。”于是就上吊死了。赵鞅把他暴尸在市上而告诉知氏说:“您命令杀罪人安于,他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知伯和赵鞅结盟,然后赵氏得以安定。赵氏把安于陪祀在宗庙里。
顿子牂想要事奉晋国,背叛楚国而断绝和陈国的友好关系。二月,楚国灭亡了顿国。
夏季,卫国的北宫结逃亡到鲁国来,这是由于公叔戌的缘故。
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发兵抵御吴军,在檇李摆开阵势。勾践担心吴军军阵严整,派敢死队再冲锋擒捉吴军,吴军阵势不动。勾践派罪犯排成三行,把剑架在脖子上而致辞说:“两国国君出兵交战,下臣触犯军令,在君王的队列之前显示出无能,不敢逃避刑罚,谨自首而死。”于是都自刎而死。吴军都注意地看着,越王乘机下令进攻,大败吴军。灵姑浮用戈击刺吴王阖庐,阖庐的脚趾受伤,灵姑浮得到吴王的一只鞋。阖庐退兵,死在陉地,距离檇李七里地。夫差派人站在院子里,只要自己出去进来,都一定要对自己说:“夫差!你忘记越王杀了你父亲吗?”夫差自己就回答说:“是。不敢忘记!”到第三年就向越国报了仇。
晋国人包围朝歌,鲁定公在脾地和上梁之间会见齐景公、卫灵公,谋划救援范氏、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领狄军袭击晋国,在绛地作战,没有攻下而回来。析成鲋逃亡到成周,小王桃甲进入朝歌。
秋季,齐景公、宋景公在洮地会见,这是为了营救范氏的缘故。
卫灵公为了夫人南子召见宋朝。在洮地会见。太子蒯聩把盂地献给齐国,路过宋国野外。野外的人唱歌说:“已经满足了你们的母猪,何不归还我们那漂亮的公猪?”太子感到羞耻,对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我,我一回头看你,你就杀死她。”戏阳速说:“是。”于是就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太子,太子回头看了三次,戏阳速不肯向前。夫人看到了太子的脸色,号哭着逃走,说:“蒯聩将要杀死我。”卫灵公拉着她的手登上高台。太子逃亡到宋国,卫灵公把太子的党羽都赶走,所以公孟彄逃亡到郑国,从郑国逃亡到齐国。太子告诉别人说:“戏阳速嫁祸于我。”戏阳速告诉别人说:“太子才是嫁祸于我哩,太子无道,派我杀死他的母亲。我不答应。他就会杀死我。如果我杀死了夫人,他就会把罪过推到我身上以解脱自己。我所以答应而不去做,以此暂免一死。俗话说:‘百姓用信用保全自己。’我是用道义来作为信用的。”
冬季,十二月,晋国人在潞地打败范氏、中行氏的军队,俘虏了籍秦、高强。又在百泉打败了郑国和范氏的军队。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集
- 诗经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尔雅
- 易经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明史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平宋录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管子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幻中游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阴符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