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鉴者,心也。
关尹子曰: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心蔽男女者,淫鬼摄之;心蔽幽忧者,沈鬼摄之;心蔽放逸者,狂鬼摄之;心蔽盟诅者,奇鬼摄之;心蔽药饵者,物鬼摄之。如是之鬼,或以阴为身,或以幽为身,或以风为身,或以气为身,或以土偶为身,或以彩画为身,或以老畜为身,或以败器为身。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两精相搏,则神应之。为鬼所摄者,或解奇事,或解异事,或解瑞事,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绳,或死井。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万物而执其机,可以会之,可以散之,可以御之,日应万物,其心寂然。
曰:无一心,五识并驰,心不可一;无虚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虚;无静心,万化密移,心不可静。借能一,则二偶之;借能虚,则实满之;借能静,则动摇之。惟圣人能敛万有于一息,无有一物可役我之明彻;散一息于万有,无有一物可间吾之云为。
曰:火千年俄可灭,识千年俄可去。
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运者车也,所以运之者是牛非车;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来无从,其往无在。其来无从,其往无在,故能与天地本原,不古不今。
曰:知心无物,则知物无物,知物无物,则知道无物,知道无物,故不遵卓绝之行,不惊微妙之言。
曰:物我交,心生;两木摩,火生。不可谓之在我,不可谓之在彼,不可谓之非我,不可谓之非彼,执而彼我之则愚。
曰:无恃尔所谓利害是非,尔所谓利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圣人方且不识不知,而况于尔。
曰:夜之所梦,或长于夜。心无时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齐国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异心无方。
曰: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不师奡?,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曰:是非好丑,成败盈虚,造物者运矣,皆因私识执之而有,于是以无遣之犹存,以非有非无遣之犹存,无曰莫莫尔无曰浑浑尔犹存。譬犹昔游再到,记忆宛然,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识者,变识为智。变识为智之说,汝知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栗思盗,心怖曰识。如认黍为稷,认玉为石者,浮游罔象,无所底止。譬睹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识。此想此识,根不在我。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于来日想识殊未可卜,及至来日,纷纷想识,皆缘有生,曰想曰识。
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胸中之天地万物亦然。知此说者,外不见物,内不见情。
曰: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变于意。知夫惟意,则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恶之。意有变,心无变,意有觉,心无觉。惟一我心,则意者,尘往来尔,事者,欻起灭尔。吾心有大常者存。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来干我者,如石火顷,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
曰:贤愚真伪,有识者,有不识者。彼虽有贤愚,彼虽有真伪,而谓之贤愚真伪者,系我之识。知夫皆识所成,故虽真者,亦伪之。
曰: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物生识。物尚非真;何况于识;识尚非真,何况于情。而彼妄人,于至无中,执以为有;于至变中,执以为常。一情认之,积为万情;万情认之,积为万物。物来无穷,我心有际,故我之良心受制于情,我之本情受制于物。可使之去,可使之来,而彼去来,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固无休息。殊不知天地虽大,能役有形,而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役有气,而不能役无气。心之所之,则气从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犹如太虚于一碗中变成万物,而彼一碗不名太虚。我之一心,能变为气,能变为形,而我之心无气无形。知夫我之一心无气无形,则天地阴阳不能役之。
曰:人之平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结而使之然。人之病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苟知吾心能于无中示有,则知吾心能于有中示无,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识既昏,孰能不信。我应之曰:如捕蛇师,心不怖蛇,彼虽梦蛇,而不怖畏。故黄帝曰:‘道无鬼神,独往独来。’
曰:我之思虑日变,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苟知惟命,外不见我,内不见心。
曰:譬如两目,能见天地万物,暂时回光,一时不见。
曰: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元妙者心愈伤。
曰: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知此说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贯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
曰:天下之理,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不可制,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德,能忘一情者,可以契道。
- 推荐作品:
- 集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大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正史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帝范
- 兵家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投笔肤谈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三命通会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茶经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何典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幻中游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老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刘子
- 诗文评
- 总集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诗人玉屑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