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苏仙
高公明图知郴州时,有民女苏氏浣衣于河,河中有巨石,女踞其上。有苔一缕,绿滑可爱,浮水漾动,绕石三匝。女视之心动。既归而娠,腹渐大,母私诘之,女以情告,母不能解。数月竟举一子,欲置隘巷,女不忍也,藏诸椟而养之。遂矢志不嫁,以明其不二也。然不夫而孕,终以为羞。
儿至七岁未尝出以见人,儿忽谓母曰:“儿渐长,幽禁何可长也?去之不为母累。”问所之。曰:“我非人种,行将腾霄昂壑耳。”女泣询归期。答曰:“待母属纩儿始来。去后倘有所需,可启藏儿椟索之,必能如愿。”言已,拜母竟去。出而望之,已杳矣。女告母,母大奇之。女坚守旧志,与母相依,而家益落。偶缺晨炊,仰屋无计。忽忆儿言,往启椟,果得米,赖以举火。自是有求辄应。逾三年母病卒,一切葬具皆取给于椟。
既葬,女独居三十年,未尝窥户。一日邻妇乞火者,见其兀坐空闺,语移时始去。居无何,忽见彩云绕女舍,亭亭如盖,中有一入盛服立,审视则苏女也。回翔久之,渐高不见。邻人共疑之,窥诸其室,见女靓妆凝坐,气则已绝。众以其无归,议为殡殓。忽一少年入,丰姿俊伟,向众申谢。邻人向亦窃知女有子,故不之疑。少年出金葬母,值二桃于墓,乃别而去。数步之外,足下生云,不可复见。后桃结实甘芳,居人谓之“苏仙桃”,树年年华茂,更不衰朽。官是地者,每携实以馈亲友。
- 推荐作品:
- 经
- 十三经
- 诗经
- 尚书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史评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葬书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老残游记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何典
- 南游记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林公案
- 北史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释家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列子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文子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刘子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