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卷五
○头下
《吴志》曰:孙权太子和被幽闭,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请和。
又曰:诸葛恪被诛,临淮臧均表乞收葬恪,曰:"臣闻雷震奋激,不崇一朝,大风冲发,希有极日。今恪父子三首,悬市积日,观者数万,詈声成风。国之大刑,无所不震。"
又曰:关羽既败走,权使虞翻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而之"临",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废性。权曰:"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晋书》曰:嵇康谓赵至曰:"君头小而锐,有白起风,童子白黑分明。"
又曰:桓温卒,子玄为嗣,袭爵,年七岁。温服终,府州文武辞其叔父冲,冲抚玄头曰:"此汝家故吏也。"玄因涕泪被面,众并异之。
王隐《晋书》曰:苍梧太守吴臣据郡邑,不恭王命,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喻臣,臣照镜不见其头,骘因入斩之。
又曰:王珣与谢玄俱被辟,桓温曰:"谢掾必拥麾杖节,王掾当作黑头公,未易才也。"
《晋中兴书》曰:庾亮与苏峻战於建阳门,王师败绩。亮於阵携其三弟怿、条、翼南奔温峤,显宗幸峤船,亮泥首谢罪。
崔鸿《前秦录》曰:东海王苻雄,字玄才,洪之季子,以功拜龙骧将军,征伐皆有殊绩。雄丑形貌,头大足短,故军中称之为"大头龙骧"。
《秦记》曰:苻坚祖洪见坚状貌,欲令头坚腹软,字之曰"坚头"。
《隋书》曰:高祖文皇帝,生冯翊波若寺,皇妣抱帝,忽见头上出角,遍身起麟,大骇,坠帝於地。
《春秋后语》:平原君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小头而锐,瞳子白黑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锐,断敢行也;瞳子白黑,见事明也;视瞻不转,执志强也。可以持久,难与争锋,廉颇足以当之。
《吴越春秋》曰:眉间尺逃楚入山,道逄一客,客问曰:"子眉间尺乎?"答曰:"是也。""吾能为报雠。"尺曰:"父无分寸之罪,枉被荼毒,君今惠念,何所用耶?"客曰:"须子之头,并子之剑。"尺乃与头,客,与王,王大赏之,即以镬煮其头,七日七夜不烂,客曰:"此头不烂者,王亲临之。"王即看之,客於后以剑斩王头入镬中,二头相啮,客恐尺不胜,自以剑拟头之镬中。三头相咬,七日后,一时俱烂,乃分葬汝南宜春县并三冢。
《山海经》曰:三首国,一身三首;羽民国,为人长头。
又曰:共工之臣曰相仰氏,(共工,霸九州者也。)九首以食于九山。
《晏子春秋》曰:景公游於梧丘,夜梦五大夫称冤,公问晏子。晏子曰:"昔灵公田,有大夫骇兽,断其头,埋之,命曰五大夫丘。"公令掘之,果如其言。
又曰:汤长头而寡发。
《庄子》曰:云将东过扶摇之枝,(云将,云之主师也。扶摇,木名,生海东。)而適遭鸿蒙,(鸿蒙,自然玄气。)云将曰:"天气不和,地气郁结,六气不调,四时不节,今我愿合六气之精,以育群生,为之奈何?"鸿蒙拊髀爵跃掉头曰:"吾弗知,吾弗知。"
又曰:亡羊而得牛,断指而得头。
《燕丹子》曰:荆轲谓樊于其曰:"今得将军之首与燕地图,秦王必喜而见轲,轲将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积忿除矣。"于是起,扼腕执刀曰:"是日夜所欲,而今闻命。"于是自刎,头堕背后,两目不瞑。以函盛于其首,与轲入秦。
《吕氏春秋》曰:今有人於此,断头以易冠,杀身以易衣,世必惑也。是何也?冠所以饰头,衣所以饰身,今杀所饰而要所以饰,则不知所为矣。世之趋利似此,亦不知所为也。
《帝系谱》曰:神农牛首,伏羲人头蛇身。
《黄帝素问》曰:头者,精明之主也。
《董卓别传》曰:卓知所为不得远近,意欲以力服之,遣兵於雒阳城。时遇二月社,民在社下饮食,悉就断头,驾其车马,载其妇女财物,以断头系车辕轴,还雒,云攻贼大获。称万岁。入关雒阳城门,焚烧其头。
《神仙传》曰:曹公捕左慈,数日得之,便断头以白曹公。公大喜。曰:"果慈头。"定视,是一束茅耳。
《搜神记》曰:南方有落头民。吴时,将军朱桓得一婢,每夜卧后,头辄飞去,或从狗窦,或从天窗中出入,以耳为翼,将晓复还,数数如此。旁人怪之,夜照视,惟有身无头,其体微冷,气息裁属,乃蒙之以被。至晓头还,碍被,不得安,再三堕地,噫咤甚愁而体气急疾,若将死者。乃去被,头复起,傅颈得安,复如常人。时南征大将亦往往得之。又尝有覆以铜盘者,头不得进,遂死。(《博物志》同。)
又曰:渤海太守史良好一女子,许嫁而不果。良断其头而归,投於灶下,曰:"当令火葬。"头语曰:"使君,我相从,何图当耳!"
《异苑》曰:管宁避难辽东还,泠海遭风,船垂倾没,宁思愆曰:"吾尝一朝科头三,晨晏起。今天怒猥集,过恐在此。"
又曰:晋惠帝玄康三年,武军火烧夫子履、汉斩白蛇剑、漆王莽头等。
《录异传》曰:汉武帝时,苍梧贾雍为豫章太守,有神术,出界讨贼,为贼所杀,失头。雍上马还营,营中咸走来视雍,雍胸中语曰:"战不利,为贼所伤,诸君视有头吻佳,无头佳乎?"吏泣曰:"有头佳。"雍曰:"不然,无头亦佳。"言毕遂死。
《幽明录》曰:河东贾弼,小名翳儿,具谙究世谱。义熙中,为琅琊府参军,夜梦有一人面齄〈皮危〉甚多,大鼻瞷目,请之曰:"爱君之貌,欲易头,可乎?"乃於梦中许易。明朝起,自不觉而人悉惊走。琅琊王大惊,遣傅教呼视,弼到,琅琊遥见,起还内。弼取镜自看,方知怪异,因还家,家悉惊,入内,妇女走藏。弼坐,自陈说良久,并遣人至府检问,方信。后能半面啼,半面笑,两手各捉一笔,俱书,辞意皆美。此为异也,馀并如先。
《列女传》曰:京师节女,长安大昌里人。夫有仇,仇家执父,使要其子,为中间,女念不听则杀父,杀父不孝,听则杀夫,杀夫不义。乃许之曰:"夜在楼上,新沐头东首卧者是。"还谲其夫,使卧他处。自沭卧楼上,仇家断其头而去。仇悲义之,遂不杀其父。
《益部耆旧传》曰:段翳字玄章,善天文风角。有一诸生来学积年,诸生略究要术,辞归乡里。翳为作一脂筒,中盛简书,曰:"有变乃发视之。"生至葭萌,与吏争津,吏楇从人,头破。开筒得书言:"到葭萌与吏斗,破头者以此脂裹之。"生喟然而叹,乃还卒其业。
《博物志》曰:人以冷水渍至膝,啖瓜数十;渍至头,可啖百馀。水皆作瓜气。
《括地图》曰:白民,白首身,被发。
《三巴记》曰:巴有将军曼子请於楚,以平巴乱,楚使请城,曼子曰:"城不可得。"乃自刎其头与楚,楚义之,以上卿礼葬其头,巴以上卿礼葬其身。
《长沙耆旧传》曰:刘寿少时遇相师曰:"君脑有玉枕,必至公也。"后至太尉。
《李郃别传》曰:公耳有奇表,脑枕如鼎形。
《易洞林》曰:郭璞为左尉,周恭卜云:"君堕马伤头。"尉后乘马行,黄昏,坂下有犊车触马,马惊,头打石上,流血殆死。
《语林》曰:魏郡太守陈异尝诣郡民尹方,方被头,以水洗盘,抱小儿出,更无馀言。异曰:"被头者,欲吾治民如理发;洗盘者,欲使吾清如水;抱小儿者,欲使吾爱民如赤子也。"
《世说》曰:祖广字渊度,行恒缩头。诣桓南郡,下车,桓曰:"天甚明朗,祖参军如从屋漏中来。"
又曰:诸葛道明初过江左,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楚辞》曰:魂兮来归,君无上天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
○顶
《说文》曰:顶,巅也。
《易·大故翟》曰:过涉灭顶,凶,无咎。
韦曜《毛诗问》曰:早,鬼眼在顶上。
《列女传》曰:齐锺离春,齐无盐邑之女,(钟离,姓;春,名也。)其为人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顶上少发,折腰出胸。
《庄子》曰:支离疏,颐隐於脐,肩高於顶。
应璩新诗曰:醉酒巾帻落,顶秃赤如狐。
○额
《释名》曰:额,鄂也,有垠鄂也,故幽州人谓之鄂。
《易·说卦》曰:巽为广颡。(上大下小,故为广颡。)
《河图》曰:黄帝广颡龙饿拢
又曰:天之东西南北极各有铜头、铁额兵,长三千万丈,三千亿万人。
《毛诗·鄘·君子偕老》曰: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清,视明也。扬,广场而颜丰薄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诗含神雾》曰:代汉者,龙颜珠饿拢
《春秋玄命苞》曰:在天为文昌,在人为颜颡,太一之谓也。颜之言气畔也,阳立於五,故颜博五寸。
《论语摘辅象》曰:樊迟山额,有若月衡,反宇陷额,是谓和喜。
《方言》曰:〈首页〉,(音稽)额也。颜,颡也。江湘谓之头,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河济淮泗之间谓之颜。
《汉书》曰:成帝幸宫人严宫,生男。帝为赵昭仪召杀之,宫曰:"果欲姊弟擅天下,我儿男也,额上有壮发,类孝玄帝,令儿安在危杀之矣,奈何令长信得闻之?"
《东观汉记》曰:和熹皇后年五岁,夫人吻剪发,夫人年老目瞑,并中后额,虽痛,忍不言。
又曰;铫期从击王郎将儿弘、刘奉於钜鹿下,期先登陷阵,手杀五十馀人,疮中额,摄帻复战,逐大破之。
又曰:马廖上疏曰:"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广眉,四方过半饿拢"
《魏志》曰:庞意亲与关羽交战,射羽中饿拢
王隐《晋书》曰:玄帝白毫生额上,有光明。
崔鸿《后赵录》曰:石勒征见无刘曜守军,大悦,举手指天,又指额曰:"天也。"
《北齐书》曰:文宣帝洋为王时,梦人以笔点己额,明日告舍人王云哲曰:"吾其诛乎?"云哲贺曰:"王上加点,为主乎?"后果然。
《隋书》曰:刘孝焯,字士龙,信都人。犀额龟背,望高视远,聪敏深沉,弱不好弄。
又曰:炀帝令陈棱讨杜伏威,伏威自出阵前挑战,棱部将射中其额,伏威怒,指之曰:"不杀汝,我终不拔箭。"遂驰之,获所射者,使其拔箭,然后斩之。
《盐铁论》曰:古者君子思德,小人思利,今人坚额健舌,或以致业。
《抱朴子》曰:老君额有三理,上下彻。
《语林》曰:贾充问孙皓:"何以好剥人面皮?"皓曰:"憎其颜之厚。"
《吴都赋》曰:雕题之士。注曰:"镂额也。岭南并镂饿拢额,题也。"
相书《占气杂要》曰:黄气如带当额横,卿之相也,有卒喜皆发於色,额上面中年上,是其候也。黄色最佳。
又曰:额临者,男早得官,女子早成。
- 推荐作品:
- 经
- 子
- 尚书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明季南略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史通
- 儒家
- 三字经
- 荀子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法家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神相全编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狄公案
- 十二楼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刘公案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释家
- 无量寿经
- 中说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道家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神仙传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诗文评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词曲
- 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