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刘歆不孝
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刘歆事父,虽不载不孝之迹,然其议论每与向异同。故向拳拳于国家,欲抑王氏以崇刘氏;而歆乃力赞王莽,倡其凶逆,至为之国师公,又改名秀以应图谶,竟亦不免为莽所诛,子棻、女愔皆以戮死。使天道每如是,不善者其知惧乎!
事奉父母孝顺,故而忠心可以移向帝君,因此寻求忠义大臣一定在于孝子的家门。刘歆事奉父亲,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他不孝的事迹,但是他的言谈议论常常跟其父刘向不同。因此刘向对国家忠心耿耿,主张贬抑王莽而推崇刘氏;而刘歆却极力赞颂王莽,助长了他的凶虐反叛,甚至做了王莽的国师,而且改名为刘秀以适应图试的预兆,最后也不可避免地被王莽诛杀,刘歆的儿子刘棻、女儿刘愔都被杀戮。假如天意经常能象这样惩恶扬善,不善良的人恐怕要知道畏惧了吧!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孝经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宋书
- 元史
- 南史
- 梁书
- 辽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杂史
- 靖康传信录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晏子春秋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通典
- 史评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国语
- 说苑
- 帝范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茶经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类书
- 太平御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幻中游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