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唐书世系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戊,戊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其后颇与《唐表》同。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子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于鸡父,沈子逞灭。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余岁矣。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沈尹戊为楚将,战死于柏举,正与嘉之死同时,而以为嘉之子。尹射书于《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又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汉列侯表》岂有所谓敷德、彭城侯?《百官表》岂有所谓骠骑将军沈达者?沈约称一时文宗,妄谱其沈、姒、蓐、黄之沈,封于汾川,晋灭之,春秋之沈,封于汝南,蔡灭之。顾合而为一,岂不读《左氏》乎?欧阳公略不笔削,为可恨也!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都是取自各家家谱的材料,错误很多,其中关于沈姓的记载最可笑。里面这样写:“沈姓是来自姬姓的。周文王的儿子聃叔季,字子揖,封地在沈,也就是现在汝南平舆沈亭这个地方。鲁成公八年,被晋国灭掉。子揖的儿子叫逞,字修之,逃亡楚国,就姓了沈。沈逞生儿子沈嘉,字惟良,沈嘉生儿子尹戊,尹戊生儿子诸梁,诸梁生儿子尹射,字修文。后来到了汉代,有的当了齐王太傅敷德侯,有的当了骠骑将军,有的当了彭城侯。”沈约修《 宋书》 时,曾在里边写了一篇《 自叙》,里面写着:“沈国是金天氏的后代,在汝南平舆一带,鲁定公四年,被蔡国灭掉。秦朝末年,有个叫逞的人,皇帝请去做宰相,被他拒绝了。”后面的叙述与《 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 相同。认真考究一下,聃叔季所封的是另外一个国家,与沈国毫无关系。根据《 春秋》 的记载,鲁成公八年,晋国侵犯沈国,俘虏了沈子揖。鲁昭公二十三年,吴国又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县南)这个地方打败了顿、胡、沈、蔡几国的军队,沈子揖的儿子逞被灭。鲁定公四年、蔡国又灭了沈国,杀了逞的儿子沈嘉。可是现在的《 世系表》 上却说:聃季字子揖,鲁成公八年,被晋国灭亡。如果是这样,作为文王儿子的聪季就活到五百多岁了,这怎么可能呢?沈逞是被吴国杀掉的,可是《 世系表》 上说他逃奔到了楚国,沈约在《 宋书? 自叙》 中又说,秦国还想召他为丞相。沈尹戊是楚国的大将,战死在柏举(今湖北麻城县境),这个时正与沈嘉死的时间是大致同时的,可是《 世系表》 却说尹戊是沈嘉的儿子。尹戊在《 左传》 中先写的尹射,三十四年开始写成诸梁,可是《 世系表》 把诸梁当作了尹戊的儿子。还有,春秋时代人立字的时候,都从子和兄弟,怎么会有修之、惟良、修文的叫法呢?《 汉书? 列侯表》 怎么会有敷德侯、彭城侯?《 汉书?百官表》 怎么会有骠骑将军沈达?沈约被称为一代文章约宗师,胡乱地谱写自己上代表人的姓名、官职、爵位.已经令人嗤笑了,还分不清两个沈国的界限。实际上,作为金天氏的后代的沈姓,是现在沈、姒、蓐、黄各姓先人的沈。他们的封地在汾川(汾河流域),被晋国灭亡,春秋时代的沈姓,封于汝南,被蔡国灭亡。沈约把两个沈国的两个沈姓写成了一个,难道就没有读过《 左传》 ?欧阳修编撰《 新唐书》 的时候,不去加以考证删削,也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集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三国志
- 汉书
- 明史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别史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都城纪胜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说苑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中论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书目答问
- 杂家
- 鬼谷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十二楼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前汉演义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道家
- 老子
- 庄子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