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天童寺僧
戊寅,同秦一生诣天童访金粟和尚。到山门,见万工池绿净,可鉴须眉,旁有大锅覆地,问僧,僧曰:“天童山有龙藏,龙常下饮池水,故此水刍秽不入。正德间,二龙斗,寺僧五六百人撞钟鼓撼之,龙怒,扫寺成白地,锅其遗也。”入大殿,宏丽庄严。折入方丈,通名刺。老和尚见人便打,曰“棒喝”。余坐方丈,老和尚迟迟出,二侍者执杖、执如意先导之,南向立,曰:“老和尚出。”又曰:“怎么行礼?”盖官长见者皆下拜,无抗礼,余屹立不动,老和尚下行宾主礼。侍者又曰:“老和尚怎么坐?”余又屹立不动,老和尚肃余坐。坐定,余曰:“二生门外汉,不知佛理,亦不知佛法,望老和尚慈悲,明白开示。勿劳棒喝,勿落机锋,只求如家常白话,老实商量,求个下落。”老和尚首肯余言,导余随喜。早晚斋方丈,敬礼特甚。余遍观寺中僧匠千五百人,俱春者、碓者、磨者、甑者、汲者、爨者、锯者、劈者、菜者、饭者,狰狞急遽,大似吴道子一幅《地狱变相》。老和尚规矩严肃,常自起撞人,不止“棒喝”。
- 推荐作品:
- 集
- 诗经
- 左传
- 周礼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中庸
- 大学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宋书
- 元史
- 旧五代史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别史
- 传记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蛮书
- 岭外代答
- 通典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三字经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说苑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渊海子平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太平御览
- 宣室志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西游记
- 红楼梦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狄公案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小五义
- 春秋配
- 毛公案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