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天童寺僧
戊寅,同秦一生诣天童访金粟和尚。到山门,见万工池绿净,可鉴须眉,旁有大锅覆地,问僧,僧曰:“天童山有龙藏,龙常下饮池水,故此水刍秽不入。正德间,二龙斗,寺僧五六百人撞钟鼓撼之,龙怒,扫寺成白地,锅其遗也。”入大殿,宏丽庄严。折入方丈,通名刺。老和尚见人便打,曰“棒喝”。余坐方丈,老和尚迟迟出,二侍者执杖、执如意先导之,南向立,曰:“老和尚出。”又曰:“怎么行礼?”盖官长见者皆下拜,无抗礼,余屹立不动,老和尚下行宾主礼。侍者又曰:“老和尚怎么坐?”余又屹立不动,老和尚肃余坐。坐定,余曰:“二生门外汉,不知佛理,亦不知佛法,望老和尚慈悲,明白开示。勿劳棒喝,勿落机锋,只求如家常白话,老实商量,求个下落。”老和尚首肯余言,导余随喜。早晚斋方丈,敬礼特甚。余遍观寺中僧匠千五百人,俱春者、碓者、磨者、甑者、汲者、爨者、锯者、劈者、菜者、饭者,狰狞急遽,大似吴道子一幅《地狱变相》。老和尚规矩严肃,常自起撞人,不止“棒喝”。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谷梁传
- 中庸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史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贞观政要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列女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史评
- 读通鉴论
- 传习录
- 增广贤文
- 荀子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中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谱录
- 茶经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梦溪笔谈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容斋随笔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类书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春秋配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庄子
- 阴符经
- 列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文子
- 文始真经
- 总集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曲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